太极圆转长寿功 武当龟息功

龟息功是武当道家惨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 。 现将修为方法列述于下:
一、潜心
潜心,即调心,此法为龟息功的预备功法,初学者采用盘膝跌坐,上体正直,务必使全身放松自然,松则气顺,百脉舒畅 。 双手扣子午了扣,即左手拇指弯曲掐住中指午位(最上端),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内插入,掐住左手无名指根部子位,右中指在对相对掐住,两手相抱放在小腹前,扣子午有少生杂念,有助入静之功效 。 二目垂帘,服观鼻 。 鼻观口,口观心,舌抵上胯,心、神、意守脐部,务使心念不移 。 久之感觉随心意降,头、手如同虚无,只觉脐中一点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动 。 此时第一步功乃成 。
二、潜息
潜息即为龟息,始人正功 。 坐式同上 。 此时振动鼻腔,深吸气 。 觉气人腹脐之中,吸端八分气即可,不要吸满 。 气进入腹中后,心念又下移,如同上式,宁心静气,住息 。 住息时可用数息法(并非数呼吸次数),仅默数 。 住息者对于初习者,必不习惯,马上觉得气息憋闷,感觉也上澎,气息上浮,废气欲出,胸咽憋闷 。 初练者便可出气一口,再吸气如前 。 练功时间一长,忍度越长,气也越长 。 此时,如感叹人之气欲出时,放松小腹,心念下降,息亦下降憋闷之感便消失,但迅即又至,依法再放松小腹,下降心念 。 初习肴如确感气憋不住了”,出气一口 。 练功时间一长,反复升潜次数亦可逐渐增加 。 但切记莫初习即憋长久,总要循序渐进 。 每次吸气,吐气一次,即闭放一次为一息 。 出气后调匀呼吸再行吸气 。 每次练习,至少要七息,至多四十九息 。 修炼至息潜人腹,不急不憋,久久安然,则第二步功成 。
三、真定
上面二法修成,始惨人定 。 姿势坐卧都可 。 纳降气息,守心意念于脐,至心息全都忘却唯有一灵知感存于脐内中空之窍,久久不动,渐入真定 。 真定即为龟息上乘功夫,但习之不易,《道家·太极门》诀:“于无而静,自然而定,无知有灵,乃人真定” 。 真定的饶界只有过来人方可领悟 。
四、出定
当功夫达到“定境”时,收功之法就应当以“法”来掌握 。 按时出定方法也很简单 。 每个人手上有22个关窍:无名指根部关节为子时关窍,中指根部为丑时关窍,食指根部关节为寅时关窍,食指第二关节为卯时关窍 。 食指第三关节为辰时关窍,食指尖端为午时关窍,无名指尖端为末时关窍,小指尖端为申的关窍,小措第三关节为酉时关窍,小指第二关节为戍时关窍,小指根部关节为亥时关窍,如果打算练功在哪个时辰“出定”,可将双手握拳,拇指尖扣住那个时辰关窍,平放于腿上,则可以准确“出定”收功 。
注:修本功定境后,由于真气前引,藏心纳息之故,常见身体前俯,双掌重叠枕额成龟卧式 。 此为正常现象,随其自然,对气的修为大有裨益,不要惶恐 。


太极圆转长寿功法系由我国著名武术家、武当拳学专家沙国政老师传授 。 1984年,我在河南省武术馆学习陈式太极拳时,有幸得遇沙老师,学习形意、八卦、太极、散手炮和太极圆转长寿功法,该功集形意、八卦、太极为一体,通过肢体的节节拧转,使全、身各部位得到与日常活动,方式不同的整体锻炼 。 这种拧旋扭转,开合吞吐,丹田内转,能使全身穴位在压挤和松舒酌交替作用下得到刺激,通筋活络,有助于内气归聚丹田和,流注肢体末梢,有融通内气与外气的锻炼作用 。
【太极圆转长寿功 武当龟息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