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的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小寒节气的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文章插图

南京-吃菜饭
古时 , 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 , 但随着时代变迁 , 现已渐渐淡化 , 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
到了小寒 , 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 , 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 , 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 , 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 , 十分香鲜可口 。 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 , 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 , 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
到了小寒时节 , 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 , 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 。 到了此时 , 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 , 吃到春节前后 。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 , 如羊肉、狗肉 , 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 , 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 , 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 , 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
俗话说 , “小寒大寒 , 冷成冰团” 。 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 , 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 , 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 , 一脚独立 , 相互对斗)等 。 如果遇到下雪 , 则更是欢呼雀跃 , 打雪仗、堆雪人 , 很快就会全身暖和 , 血脉通畅 。
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 , 小寒早上吃糯米饭 , 为避免太糯 , 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 把腊肉和腊肠切碎 , 炒熟 , 花生米炒熟 , 加一些碎葱白 , 拌在饭里面吃 。
广东人很讲究食疗 。 小寒因处隆冬 , 土气旺 , 肾气弱 , 因此 , 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 , 补心助肺 , 调理肾脏 。 池晓玲说 , 所谓“三九补一冬” , 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 。 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 , 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
【小寒节气的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小寒节气的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文章插图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 , 冷成冰团” , 表明已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 , 的确最近几天了 , 我所在的城市温度都在零下十度左右 , 干冷的让人难受 。 那小寒节气的养生知识都有些什么?
饮食上多吃温热食物
小寒正逢隆冬时节 , 天干气躁 , 在这个时节 , 肾为了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 , 功能强健 , 所以要“防寒养肾” , 同事还要补心助肺 。 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节进补 , 要注意的是不能想当然乱补 , 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 合理进步才能补充气血 , 防寒保暖 。 所以人们进补应以食补为主 , 以温补为宜 , 不妨多吃些温热的食物 , 如韭菜、大枣、羊肉、猪肝、鸡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 , 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
起居要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 , 强冷空气活动频繁 , 南北方的气温都比较寒冷 。 天气寒冷 , 气血凝滞 , 容易引起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 。 养生保健专家提醒说 , 在这个时节 , 人们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 外出要戴帽 , 睡觉别蒙头 。 尤其对肩颈部、脚部等部位要加倍呵护 。 对于老人家 , 则还要注意通风 , 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运动宜在阳光下
“冬天动一动 , 少闹一场病 ”的说法流传已久 , 冬季尤其是小寒后天气寒冷的时节 , 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体育锻炼 。 适当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 , 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御寒能力 。 同时 , 不同的人群要针对自身身体素质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锻炼 。 在这干冷的日子 , 适应的户外运动有: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 。 另外要注意的原则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