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的养生知识 小暑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小暑节气的养生知识 小暑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文章插图

一年24个节气 , 每个节气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 。 每一种习俗都体现了当地的文化 , 风土人情 , 然而 , 代代相传的小暑节气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
【小暑节气的养生知识 小暑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 , 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 , 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 , 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 , 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 据说“吃新”乃“吃辛” , 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 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 , 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 所以 , 民间有小暑吃黍 , 大暑吃谷之说 。
一直以来 , 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 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 , 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 , 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 , 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 , 切片后加适量蜂蜜 , 可随意食用 , 有安神入睡之功效 , 可治血虚失眠 。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 , 三伏还能种荞麦” , “头伏饺子 , 二伏面 , 三伏烙饼摊鸡蛋” 。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 , 伏日人们食欲不振 , 往往比常日消瘦 , 俗谓之苦夏 , 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 入伏的早晨吃鸡蛋 , 不吃别的食物 。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 , 称为“吃伏羊” , 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 , 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 , 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 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 , 新麦饼羊肉汤” 。
小暑节气的养生知识 小暑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文章插图

时当小暑之季 , 气候炎热 , 人易感心烦不安 , 疲倦乏力 , 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 , 应按五脏主时 , 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 , 平心静气 , 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 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 。 ”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 有一定规律 。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 , 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 , 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 , 如喜过则伤心 , 心伤则心跳神荡 , 精神涣散 , 思想不能集中 , 甚则精神失常等 。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 , 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 , 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 , 然而 , 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 。 在情志方面 , 喜为心之志 , 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 , 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 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 , 心静自然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