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学记是谁写的,学记中的8个教学原则


《礼记·学记》作者是谁 1、《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 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 既要扩大知识领域 , 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 , 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
2、《学记》简介:
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 。 《礼记》中的一篇 , 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 。 据郭沫若考证 , 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 , 比喻生动 , 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 , 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 ,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 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 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 , 既要扩大知识领域 , 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 , 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 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 , 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 , 只有通过“教”的实践 , 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 看到差距 , 才能力求上进 , 看到贫乏 , 才能鞭策自己 , 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 《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 , 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 , 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 重视因材施教 。 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 , 才质的美恶 , 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 主张由浅入深 , 从易到难 , 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 , 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 , 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 , 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 。 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 。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 。 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 。 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 , 教学原则与方法 , 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 , 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 , 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
3、《学记》作者简介:
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 , 据郭沫若考证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
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 , 姓乐正 , 名克 , 战国时鲁国人 , 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 , 孟轲的学生 。 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 , 立四教” 。 他是以职业为姓 , 他的祖先是学官 。 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 。 战国时代儒分为八 , 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 。 由此可知 , 乐正克在战国时代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 。
《学记》是怎样的一部著作 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 写作于战国晚期 。
《学记》 , 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 据郭沫若考证 , 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
拓展资料:【娱乐知识|学记是谁写的,学记中的8个教学原则】《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 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 , 既要扩大知识领域 , 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 , 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 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 , 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 , 只有通过"教"的实践 , 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 看到差距 , 才能力求上进 , 看到贫乏 , 才能鞭策自己 , 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