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中庸是谁写的,大学和中庸是谁写的


古书《中庸》是谁写的啊?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是谁的著作 中庸的作者是子思 。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 是儒家经典之一 , 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 , 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 , 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 , 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 并提出“博学之 , 审问之 , 慎思之 , 明辨之 , 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 , 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
扩展资料《中庸》的内容结构
《中庸》一书 , 共三千五百多字 , 按照朱熹的分法 , 分三十三章 , 四大部分 , 传的是自上古大圣以来的儒家道统心法 , 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 。 第一章到第十九章的内容着重从多个角度论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
第二十章承上启下 , 从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处理政务的方法一事着手 , 通过孔子的回答指出了施行政事与加强人自身修养之间的密切关系 , 并进一步阐明天下通行的五项伦理关系、三种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九条原则 。
在此章的最后引出全书后半部分的核心“诚” , 并强调要做到“诚”的五个具体方面 。 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三章的内容 , 便是围绕“诚”来展开的 。
【学习知识|中庸是谁写的,大学和中庸是谁写的】《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是总纲 , 但这个总纲却是子思表述出来的 , 并不是孔子原话 。 此下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和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都是每个部分的纲领 , 但恰恰也都是子思说的 , 而引用的绝大部分孔子的原话 , 反而是用来解释、例证这些纲领的 。
参考资料来源:


中庸是谁写的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 , 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 , 相传为子思所作 , 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 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 , 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 , 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 宋、元以后 , 《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 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孔伋 , 字子思 , 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 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 , 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 , 享年82岁 。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 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 , 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 , 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 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 , 因而子思上承曾参 , 下启孟子 , 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 , 而生卒年则不详 。 按子思之父孔鲤 , 死于孔子之前 , 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 。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 , 下开孟子心性之论 , 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 因此 , 北宋徽宗年间 , 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 , 又被追封为“述圣公” , 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 受儒教祭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