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如何恢复,半月板损伤最佳锻炼方法( 二 )



病因病理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常见于膝关节伸屈伴随小腿内外旋或内外翻 , 使半月板产生矛盾运动所致 。 当膝关节伸曲时 , 股骨髁在半月板上滑动 , 伸时推动半月板向前 , 屈时向后;膝关节旋转时 , 半月板与股骨内外髁一致活动 , 其旋转发生在半月板与胫骨平台之间 , 一侧半月板向前 , 另一侧半月板向后 。 而当膝关节处于半屈曲 , 小腿内旋或外旋位时 , 半月板即被挤住而不能运动 。 如此时突然伸直或进一步旋转 , 半月板本身的纤维软骨或其周缘的纤维组织所承受的拉力 , 超过其本身的耐力时 , 即会发生撕裂 。

1.如当膝关节屈曲 , 胫骨固定 , 股骨强烈外旋 , 可造成外侧半月板前角或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

2.屈膝状态下强烈内旋股骨(或小腿外旋) , 易引起外侧半月板后角或内侧半月板前部损伤 。 长期挤压磨损可引起退变 , 容易造成撕裂 。 半月板异常松动 , 关节韧带损伤后不稳定 , 或肥胖、体重过大等原因 , 都是半月板易受损伤的因素 。

据国外文献 , 半月板损伤以内侧居多 , , 而国内报道则以外侧多见 。
半月板损伤有边缘撕裂 , 纵行撕裂 , 横行撕裂 , 水平撕裂以及前后角撕裂 。
由于半月板本身无血运 , 只在周缘有血液循环 , 因此 , 仅边缘撕裂有可能愈合 。 破裂的半月板不但失去了其协助稳定关节的作用 , 而且反而会干扰膝关节的正常运动 , 甚至造成交锁 。

症状
1.大部分患者无外伤史 , 伤后逐渐肿胀 , 伤侧较显著 。

2.疼痛往往发生在运动中的某种体位 , 体位改变后疼痛即可能消失 。 疼痛部位在两侧关节间隙 。

3.行走可 , 但乏力 , 上下楼梯时尤为明显 , 且伴有疼痛或不适 。 病程长者 , 股四头肌会逐渐萎缩 。

4.交锁症状 。 当运动中 , 股骨髁突入半月板之破裂处而又不能解除 , 可突然造成膝关节的伸屈障碍 , 形成交锁 。 放松肌肉、改变体位、自主或被动地旋转伸屈之后 , 交锁多可解除 。

检查
压痛 。 在髌韧带与侧副韧带之间 , 沿关节间隙 , 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 。
麦氏征阳性 。
研磨试验阳性 。
X线检查有助于排除骨性病变或其它疾患 。
膝关节镜检查的确诊率超过90% 。

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有限 。 非手术疗法包括卧床休息 , 抽吸关节内积液 , 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等 , 以及石膏管型固定并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 适用于症状轻或有明显退变者 。

手法治疗
1.患者仰卧位 , 医者先施按揉法于髌骨下缘髌韧带与侧付韧带之间 , 以酸胀为度 。

2滚膝关节及周围 , 主要在髌骨上下缘及股四头肌部 , 约5分钟 , 然后摇膝关节(先屈伸后内外旋转)
3.按揉两膝眼、膝阳关、曲泉、鹤顶诸穴 , 以酸胀为度 。
4.擦患部 , 以透热为度 , 配合湿热敷 。
半月板破裂怎么修复 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半月板全切除术、次全切除术治疗半月板损伤, 患者短期内症状改善明显, 但80 %会出现骨性关节炎 , 下肢运动量受限可达50 % , 部分患者最终不能参加体育活动 。 由于近年来对半月板保持关节稳定性, 传导负荷及分散应力等功能的充分研究, 并且各项研究实验显示: 再生的半月板没有正常半月板的保护性作用, 再生半月板亦不能阻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 现国际上流行的观点是: 能部分切除者就不要次全切除, 能次全切除者就不要全切除 。 基础研究已经证明, 半月板部分切除术(APM) 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优点, 施加到胫骨平台的最高压力与切除半月板的多少成比例, 只要边缘完整, 残留的半月板结构仍可以传递负荷 。 部分切除术由于切除的部分较少, 对膝关节的影响较小, 组织损伤小, 恢复快, 是关节镜出现以后, 最广泛应用的关节镜手术 。 它适用于半月板撕裂局限、半月板周缘组织结构稳定的纵裂、斜裂、横裂和活瓣样撕裂, 以及范围较少的层裂和靠近游离缘的提篮状裂 。 APM 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半月板全切除术, 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滑膜渗出, 如果渗出持续的时间达2~3 个月者, 则需再次行关节镜手术切除可能的再撕裂或残留的碎片 。 由于该术式仅切除半月板的损伤部分, 术后将导致半月板的受力不均匀, 最终将有可能在半月板的薄弱区形成新的断裂, 使症状再次出现, 其影响因素之一是术中所见关节软骨的状态, 尤其是40 岁以上的患者, 但年龄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男性似乎比女性的术后疗效更好 。 此外, APM 也无法避免ACL 功能不全,无法阻止关节退变的过程, 虽不会像半月板全切后引起的关节退变那么严重, 但退变确会发生, 尤其是远期疗效 。 但就其远期疗效而言, 部分切除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手术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