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申请白蜡地理标志保护


巴州区申请白蜡地理标志保护

文章插图

近日 , 巴中市巴州区梓橦庙镇村民谢凤远7分地里的几十棵栋青树已挂满雪白的蜡花 , 再过几天就能收获白蜡 , 待一番熬制过后 , 要卖给河北省的外地客商 。  
 “近两年白蜡行情一路向好 , 一斤卖到230至240元 。 ”谢凤远算道:“买1斤虫种160元 , 平均产2.5斤白蜡 , 纯利润达400多元 。 ”今年谢凤远买了100斤虫种 , 预计可净赚4万多元 , 比梓橦庙镇人均年收入高出了4倍多 。  
据悉 , 目前该镇有1000余户农户投入发展白蜡产业 。 梓橦庙镇副镇长王伟介绍 , “近年来 , 由于云南昭通、四川凉山等地白蜡虫产地干旱、虫源减少 , 推高了白蜡的市场价格 , 近两年一下就涨到200多元 。 2013年 , 梓橦庙镇产出白蜡约70多吨 , 按每公斤520元计算 , 产值达到了3600万元 。 特别是像谢凤远这样买虫种较多、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 , 每家每年斩获4、5万元不成问题 。 ” 
“白蜡理化性能稳定 , 耐腐蚀、耐高温 , 多用于军工的飞机、船舶上做高级润滑剂 , 在医药、家装、汽车内饰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 其市场前景非常好 。 ”巴州区林业局产业科长曾海波介绍 , 但白蜡适种区域狭小 , 四川又以巴中市和峨嵋市的生产最为集中 , 历史最为悠久 , 蜡质最好 。 为此 , 巴州区正加快申报白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 曾海波指出 , 巴州区已从2011年开始 , 将白蜡作为一项特色林业产业来发展 , 争取并整合资金100余万元建立产业基地 。  
据了解 , 近年来白蜡虫源的数量问题很是棘手 , 白蜡虫只在金沙江河谷气候湿润、又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地方存在 , 分为“大山虫”和“小山虫” , 大山虫产地在昭通、楚雄以及凉山州的美姑、昭觉、西昌等地 , 有90到100天的产量 , 而巴中的南江县则只有小山虫 , 仅有70天的产量 。 随着大山虫的原产地连年干旱 , 虫源成了发展白蜡产业的较大掣肘 。 此外 , 白蜡虫只有第一代虫能分泌蜡花 , 想让它自繁也行不通 。 由于虫源难觅 , 巴州白蜡也可能遭遇生产规模的大小年 。  
【巴州区申请白蜡地理标志保护】对此 , 曾海波表示 , 这也正是巴州白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原因所在 , 通过技术提升、有序组织 , 尽快把自身品牌树立起来 , 等到在市场上树立起影响力之后 , 其信誉和价格都能够保证 , 就可以通过提前预定的方式 , 获得虫源的优先供给权;将来更不排除在政府层面加大跟凉山州的官方合作 , 让白蜡产业在巴州区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