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是怎么形成的,有雾早晨跑步小技巧


雾是怎样形成的?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就形成了雾 。 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
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 雾与云的主要分别是雾接触地面,而云则不会 。
成因经过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 。 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 。 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 。 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 。 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 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 。 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 。 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 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
由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在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组成的悬浮体 。 出现雾时,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 。 一般把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000米的雾称雾;而能见距离在1000米到10000 米的雾称轻雾 。
雾中的水滴称雾滴,其半径多数为2~15微米 。 单位体积空气中雾滴的水量总和称含水量,雾中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米,气温高于0℃的雾称暖雾 ;低于 0℃但仍由液滴组成的称冷雾;当气温极低时,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的称冰雾 。
雾是如何形成的?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 。 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 。 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 。 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 。 而空气的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 。 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在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 。
扩展资料:
雾的主要种类:

1.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辐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 。 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