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完整版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下一句


不到长城非好汉完整版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 , 望断南飞雁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屈指行程二万 。
六盘山上高峰 , 红旗漫卷西风 。
【不到长城非好汉完整版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下一句】今日长缨在手 , 何时缚住苍龙?
写作背景: 诗人1935年2月站在娄山关上豪迈地吟出“雄关漫道真如铁 , 而今迈步从头越”之后 , 引领这支队伍再渡赤水、巧渡金沙、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披荆斩棘一路北上 。
1935年10月红军翻越了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 。 如果把井冈山看成红军的摇篮 , 那么六盘山就是红军的胜利之山 , 走下六盘山 , 就到了长征的目的地—-陕北 , 
中国革命将在这里快速发展壮大 。 毛泽东曾对身边的人说:“那里是我们的根据地 , 就是我们的家了” 。 对红军来说 , 对主席来说 , 都是最高兴最欣喜的事情了 。
翻过六盘山 , 革命形势可以说是“柳暗花明” , 可以想见诗人当时的心情一定是轻松的、高兴的甚至有点激动和喜悦 。 登上六盘山 , 诗人仰望高天白云 , 见大雁南飞 。 大好心情从心田里奔流而出的 , 旷世之作顶着天高云淡的南飞雁 , 迎着猎猎西风横空出世 。
天高云淡 , 望断南飞雁 。
诗人开篇“天高云淡”四字勾勒出大西北陕甘交界处秋高气爽的景致 , 意境非常的辽阔高远 。 这四个字也很自然的流露出诗人心情的轻松和喜悦 。 伫立山顶凝望北雁阵阵南飞 , 一直望到它们的影子消失在诗人的视野之外 。 由于大雁是向南飞 , 红军长征是向北走 , 诗人心绪不由得跟随南飞的大雁重新检视一路北上的长征路 , 历尽千辛万苦长征到底要到哪里去?
非常自然的引出“不到长城非好汉 , 屈指行程二万 。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屈指行程二万 。 红军拔千山涉万水 , 突破敌人重重封锁 , 水九死一生行程两万余里一路北上 , 终于到达长城脚下 。 这里的长城不仅是指长征目的地 , 还代指抗日前线 , 因为长城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固化为抵抗外族侵略的具体物象 。 诗人号召有志男儿都到抗日救亡的前线去 , 做中华民族长城上的一块砖 。
到这里诗人的心情由开篇的爽朗舒畅进一步发展到豪迈 , “坎坷成大道 , 斗罢艰险再出发” 万水千山走过两万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征是播种机”一路洒下的革命火种定能成为燎原之势 。 “不”“非”两个否定词连用使语气大为增强 , 强调是好男儿就要抗日去!这就是整个民族的首要任务 。
六盘山上高峰 , 红旗漫卷西风 。 登上了六盘山最高峰 , 大雁消失在天际 , 诗人收回目光看见因胜利而喜悦激动的战士挥舞着红旗在西风中舒展飘动 。 一个“漫”字 , 表现了大家登上六盘山胜利在望愉悦的心情 。 “红旗漫卷西风”与“不周山下红旗乱”有异曲同工之妙 。 通过红旗招展诗人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红军铁流奔涌向前的壮丽画卷 。 有这样一支钢铁铸就的队伍何愁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呢?
今日长缨在手 , 何时缚住苍龙?自然浮现在了诗中 。 今日长缨在手 , 何时缚住苍龙? 红旗招展漫卷西风 , 铁流奔涌士气高昂 , 激起诗人的万丈豪情 , 发出了时代之问“今日长缨在手 , 何时缚住苍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