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出现低血糖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低血糖的情况在我们身边时常有发生尤其是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其实因为用药等原因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 但是对于非糖尿病人而言导致他们出现低血糖情况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当低血糖情况出现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解决这个问题呢?
糖尿病病人因为用药不当或其他原因容易发生低血糖 , 其实非糖尿病病人在进食过少、运动过度、药物使用不当、大量饮酒等情况下也会出现饥饿、出汗、心慌、手抖、乏力等症状 , 这些症状出现就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发生低血糖了 , 要尽快补充糖分 。
【导致出现低血糖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非糖尿病的人进餐后血糖便会升高 , 升高的血糖刺激胰腺的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到血循环中 , 胰岛素将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 ,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 , 一部分则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合成糖原 , 作为能源储存起来备用 , 还有一部分进入脂肪组织合成脂肪 , 而升高的血糖随之被降下来 , 胰岛素水平又恢复到基础状态 , 血糖即趋于稳定 。 非糖尿病的人如延迟就餐 , 由于能及时主动地进食而低血糖得到纠正 , 不会遗留任何躯体的或智能方面“痕迹’ 。 假如食物没有及时摄取 , 血糖会逐渐下降 , 当降到某个临界点时 , 体内即迅速做出反应 , 胰岛素分泌则迅速减少 , 甚至“停止工作” , 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由于胰岛素的作用减弱 , 不再被继续输送葡萄糖 , 以保证有限的葡萄糖提供给大脑 , 与此同时 , 升高血糖的激素也迅速分泌 , 使肝脏储存的糖原迅速分解成葡萄糖输送人血液循环补充血糖 , 这样 , 大脑就不至于在短期内失去活力 。 大脑受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很小 , 始终需要摄取葡萄糖 。 但是 , 肝脏储存的糖原仅仅100~150克 , 而大脑每小时消耗的葡萄糖约4—6克 , 10多个小时就被耗竭 。 此时就需要动用能源的另一渠道 , 就是分解脂肪和肌肉组织 。 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可直接被“燃烧”氧化供能 , 脂肪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一酮体 , 可部分替代葡萄糖被大脑利用 。 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经分解变为氨基酸进入血液循环 , 氨基酸经肝脏和肾脏转换为葡萄糖释放入血 , 使低血糖得到进一步缓解 , 生命得以有限维持 。 健康人进食过少 , 或没有进食;运动中或运动后没有及时补充糖类食物;饮酒后;腹泻、胃痉挛发作、吃饭后食物未被充分消化吸收;洗热水澡或桑拿时 , 血流速度加快 , 可能使胰岛素的吸收高峰提前 , 引起血糖快速下降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 还有些人会因胰岛B细胞瘤、胰腺癌、胰岛细胞肥大与增生、胰外肿瘤等的影响 , 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而诱发低血糖反应;由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 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过多胰岛素 , 发生低血糖;当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血糖降低时又没有及时补偿 , 极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脑垂体机能减退 , 控制生长激素释放 , 使糖异生能力下降 , 血糖减少形成低血糖;长期进食不足 , 过度消耗 , 如神经性厌食、慢性吸收不良、慢性腹泻等促使血糖下降;由于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延迟 , 使血糖升高 , 但在进食后3~5小时 , 胰岛素分泌达高峰 , 于是突然出现低血糖 。
大脑对低血糖非常敏感 , 非糖尿病的人可在低血糖发生数分钟内即意识不清 , 及时救治可立即恢复 , 因此低血糖常来去匆匆 。 而长时间的或反复发生的低血糖会给大脑造成很大伤害 , 轻则记忆力下降 , 重者发生痴呆 。 如果症状严重暂时来不及测血糖 , 则先按低血糖处理 , 先进食后再测血糖水平 , 因为低血糖对生命的威胁以分钟计 , 是刻不容缓的 , 而高血糖对生命的威胁则以天计(如高血糖高渗状态)或以年计(长期高血糖状态引起的慢性并发症) , 虽然高血糖加餐后血糖会进一步增高 , 但不会即刻致命 , 还是有机会去医院救治的 , 而低血糖则不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