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养生并非人人合适

“秋冻”是人们耐寒锻炼的一种体现 , 这是针对健康的人而言 。 所谓“秋冻” , 是指虽然到了秋凉的时节 , 但也不必忙于加衣服 。 即使是晚秋 , 穿衣也要有所控制 , 做到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 。 因为 , 这一“冻” , 可以避免因多穿衣服而导致的体热出汗、汗液蒸发、阳气外泄 , 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 。 因此 , 秋季养生忌忽视秋冻 。

秋冻养生并非人人合适

文章插图

古往今来 , “秋冻”是中医一直强调的一种养生方式 。 中医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 , 强调人和大自然和谐同步 , 生命才能有序 。
大自然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 还蕴藏着使人健康长寿的宇宙奥秘 。 专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 由于人类的进步 , 医学的发展 , 生活水平的提高 , 一些人产生了懒惰、贪图安逸的心理 , 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正在逐渐减弱 , 有的甚至成了“温室之花” , 一旦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 反而容易罹病 。
专家认为 ,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 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 不宜“冻” , 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 。
哪些人不宜“秋冻”呢?
心脑血管病人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 , 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 。 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 , 周围血管阻力增大 , 导致血压升高 , 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 , 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 , 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 , 引起偏瘫 , 危及生命 。 所以 , 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 , 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 , 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 , 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 , 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 。 专家建议 , 有心脑血管旧疾的老人 , 每天起床前要注意放慢动作 , 睡醒后不要马上起床 , 可先在床上躺几分钟 , 顺便动动手脚 , 抚摸一下脸部 , 让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 , 然后再慢慢地起床 , 动作不能太快 , 防止血管骤然收缩 。
哮喘、支气管炎病人
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 , 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 , 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 , 被病菌病毒入侵后引起感冒、咳嗽 , 还会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 。 哮喘病人对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 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 另外 , 食物和空气中的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 。 “有哮喘和支气管炎的病人 , 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感冒 , 因此保暖对他们很重要 , 要及时地增减衣物 。 另外 , 这类病人要注意多补充维生素 , 多吃补肺和补肾的食物 , 日常生活中可以把黄芪当便茶饮用 。 ”专家提醒有哮喘、支气管炎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 。
胃病病人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 , 由于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 , 特别是冷空气骤袭了胃肠 , 如果防护不当 , 就会使旧病复发 。 而且有些人在深秋还吃冷饮 , 有些人则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 , 这些饮食习惯都极容易引发胃病 , 尤其要注意 。
溃疡病病人
患有溃疡病的人不宜秋冻的原因是 , 人体受寒冷的刺激后 , 血液中的组胺增多 , 胃酸分泌旺盛 , 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 , 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 , 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
老寒腿病人
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时会使症状加重 。 老寒腿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 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 。 受累的关节以膝关节为主 , 常出现关节疼痛 , 有时伴有肿胀 , 上下楼或下蹲时疼痛加剧 。 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 , 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保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