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语文修辞手法强调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及其作用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 彼此之间有相似点, 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 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 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 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
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 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 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 。 使用时, 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 尽量化简为繁, 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 并且, 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 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 使句子更形象具体 。 通俗的说,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
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 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
比喻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 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 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 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 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 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 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 《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 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 《美丽的小兴安岭》

拟人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 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 。 将什么赋予生命, 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 表达作者某情感 。
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 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
(3)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