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详细的时间单位


1、 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 。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
2、刻:古代使用漏壶计时 。最初 , 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 , 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 , 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 。
3、更: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 , 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 。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
【古代详细的时间单位】4、点: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 , 以下漏击点为名 。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