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的这些心理秘密 你了解吗

一直盯着对方的女性,心中可能有隐情;在言谈中,注视对方,表示让对方对自己所谈内容的注意;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 , 表示希望处于优势地位者;被对方注视时,便立刻移开视线者,大都有自卑感或缺陷;看异性一眼后 , 随即故意移开视线者 , 表示有着强烈的兴趣;斜眼看对方者,表示对对方非常有兴趣,但又不想让对方识破;翻眼看人者 , 表示对对方存有尊敬与信赖;俯视对方者,想显示对对方的一种威严;视线不集中在对方,很快移开视线者,大都为性格内向…
眼神的这些秘密,你了解吗?
另外,眼睛的清浊如何 , 也折射出人的心理活动特征 。经常表现为睡眼惺忪的人,看起来就是一副傻相;而表现为眼睛雪亮,目光炯炯的人,自然显得聪明伶俐 。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内心有什么欲望或情感,必然会表露于视线上 。因此,如何透过视线的活动了解他人的心态 , 对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
眼睛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姐妹三怪人,外人只要一接触其中一位名叫梅德莎的眼光 , 便立刻化为石头 。这个神话故事充分说明了眼神的威力 。
以品尝食物为例,我们绝不会只靠味觉,而是会同时注重食物的色香,以及装盛方式或排列方法等,这些都是视觉影响心理的现象 。假使我们在阴暗的房间里用餐 , 就是知道那是美味佳肴 , 也会产生不安的感觉 , 使我们无心品尝,甚而胃口大减 。反之,在整洁、明亮、灯光柔和、食物装盛器皿精致的餐厅进餐 , 就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就餐情绪 。可见,视觉位居“五官之王”,足以支配其他的感官 。的确,从医学角度看,眼睛是人类五官中最灵敏的,其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 。
对于眼神的作用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也曾做过精辟的阐述,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非焉 。这说明眼睛是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 。
一个人被别人看久了 , 会觉得被看穿内心或被侵犯隐私权
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亦即有无视线接触,说明对方是否对自己有好感或兴趣等 。如果对方完全不看自己,便是对自己不感兴趣或无亲近感 。相反,当我们在路上行走时,发现陌生人一直盯着我们 , 必定会感到不安,甚至会觉得害怕 。
不相识的人 , 从彼此视线偶然相交的时候,便会立刻移开 。这是由于人们觉得,一个人被别人看久了,会觉得被看穿内心或被侵犯隐私权 。当我们在等公共汽车或站在影剧院卖票口排队买票时,多为背向后面的人 , 这种表现为人们所司空见惯,这样做 , 不仅是为了往前进,也是为了避免同不相识的人视线相交 。但也有面对面者,这些人多为朋友、夫妻、亲人、恋人等 。这些人会彼此默许自己的隐私权受到某种程度的侵犯 , 因此 , 他们偶尔会视线交错,便于相互言谈,心理沟通 。
因此 , 我们可以判断:相识者彼此视线相交之际,即表示为有意进行心理沟通 。
但若是这种情况发生在女人之间时 , 则具有不同的意义 。因为,当女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传递给对方时,多半会产生凝视对方的行为 。心理学家艾克斯莱恩等人曾做过人们对视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 如果事先指示受测者“隐瞒真意”,在测试中,注视对方的比率 , 男人会降低,女人则反而提高 。男人在未接到指示的情况下 , 其谈话时间内有66.8%的时间在注视对方,但得到指示后 , 却只有60.8%的时间在注视对方 。至于女人方面,在接受指示之后,居然能提高到69%的时间在注视对方 。因此,当在公开场所遇见女人注视自己过久的时候,不妨认为她可能心中隐藏着什么 , 要注意她言不由衷的真相 。
解读几种常见眼神的心理秘密
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较为主动
一位名叫詹姆士.薛农的建筑家 , 曾经画过一幅皱着眉头的眼睛抽象画,镶于大透明板上,然后悬挂在几家商店前,其原意是想借此减少偷窃行为 。果然 , 在悬挂期间,偷窃率大大减少 。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眼睛 , 但对那些作贼心虚的人来说,却构成了威胁,极力想避开该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因此,便不敢进商店内 , 即使走进商店里,也不敢行窃了 。
人的视线活动方式,也反映着人的心态 。一般认为,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谈话的人较为诚实,但不一定是自始至终盯着不放 。
相反 , 视线的移开,情况又如何呢?一般认为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较为主动 。另外 , 谈话中 , 有意处于优势地位的人,认为一个人是否能站在上风,在最初的30秒即能决定 。当视线接触时 , 先移开眼光的人就是胜利者 。相反,因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以为对方嫌弃自己,或者与自己谈不来,因此,在无形中对对方的视线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对方的牵制了 。正因为如此,对于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跟你谈话的挑战型对象 , 应特别小心应付 。不过,同样是移开视线的行为 , 如果是在受人注意时才移开视线 , 那又另当别论了 。一般而言,当我们心中有愧疚,或有所隐瞒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 。
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 , 闭上眼睛,即是一种“我相信你 , 不怕你”
在火车上或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所有人的眼光几乎都会集中在她身上 , 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 。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基于强烈的压抑作用而产生自制行为 。假使兴趣欲望增大时,便会用斜视来偷看 。这是由于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的缘故 。
在交往活动中,通过观察人的视线方向,也能透视人的心态 。在交往中 , 如果面对异性 , 只望上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于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 。
另外,行为学家亚宾?高曼通过研究认为: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闭上眼睛,即是一种“我相信你,不怕你”的体态语 。所以 , 当看异性时 , 并不是把视线移开 , 而是闭上眼后 , 再翻眼望一望 , 如此反复,就是尊敬与信赖的表现 。尤其当女性这样看男性的时候,便可认为有交往的可能 。
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无法一直注视对方
当上级与下级讨论工作时,上级的视线肯定会由高处发出,而且会很自然地直接投射下来 。反之 , 作为下级,虽然并未做任何错事,但视线却常常由下而上,而且往往显得软弱无力 。这是由于职位高的人,总是希望对下级保持其威严的心理作用 。
在交往活动中 , 眼睛位置移动情况的不同 , 其心态也大不相同
【眼神的这些心理秘密 你了解吗】但也有例外,这与职位高低无关,而是性格原因 。美国的比较心理学家理查?科斯曾做过一种实验,让患有强度“自闭症”的儿童与陌生的成年人见面,以观测他面对成年人时间的长度 。将成年人的眼睛蒙起与不蒙的两种情况相比较,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居然为后者的三倍 。这就是说,双方眼光一接触 , 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