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胎需要一直卧床?详细解释在这里

提起孕期保胎,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几年前,明星徐若瑄艰辛的保胎经历:徐若瑄当年高龄怀孕,从怀孕初期就发生出血现象,不但经常进出医院,据说整个孕期几乎每日与针筒、药丸为伍,总共打了300针 , 每日吞13颗药,医生早就警告必须整日卧床直到baby出生,整整躺了142天!那么 , 问题来了……
孕期保胎真要老老实实在床上躺着吗?
纵观徐若瑄整个怀孕过程,导致她孕期不得不长期卧床的主要原因是宫颈机能不全 。但是宫颈机能不全通过治疗,其实没必要整个孕期都绝对卧床的 。

保胎需要一直卧床?详细解释在这里

文章插图
什么是宫颈机能不全?
所谓宫颈机能不全,是指孕妈咪怀孕中晚期,在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子宫颈由于解剖或功能的缺陷,不断扩张开大,最终导致胚胎或胎儿不能生长至孕足月 , 过早自宫腔娩出 。宫颈机能不全是引起孕妈咪中、晚期流产和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为什么会发生宫颈机能不全呢?
宫颈机能不全,又称宫颈内口闭锁不全、宫颈口松弛症 , 多由先天性宫颈发育不良或创伤所致宫颈损伤引起 。其实宫颈无真正括约肌,85%是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弹性强,对妊娠宫颈起到括约肌的功能 。
认识子宫 子宫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地方 , 对于胎儿来说,子宫就像小房子一样,能保护胎儿免受外界的干扰和侵害 。子宫分为子宫体和子宫颈两部分,子宫上部较宽,称为宫体 , 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为宫颈 。宫体、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 。未怀孕时子宫峡部长约1厘米,怀孕后随着子宫增大 , 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长达10厘米,形成子宫下段 。
认识宫颈 妊娠中晚期,子宫下段的形成是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为胎儿自宫腔娩出做准备,此时宫颈的压力明显增大 。宫颈呈梭形 , 长约2.5~3.0厘米,宫颈是胎儿自宫腔娩出的出口,对胎儿来说它如同一扇大门 , 整个孕期处于关闭状态,防止阴道细菌的侵入以免感染胎儿,保证胎儿在子宫里能够健康地发育生长直到成熟娩出 。足月临产后随着宫缩的加强,长长的宫颈逐渐缩短直至完全消失,宫口逐渐开大到10厘米,胎儿便可从宫腔进入阴道并最终娩出 。
专家提醒 如果孕妈咪先天性宫颈发育不良,其宫颈的胶原纤维含量少,宫颈弹性相对差 , 怀孕后随着孕周增大,子宫逐渐增大 , 尤其在妊娠中期子宫峡部伸长扩张形成子宫下段后,宫颈承受的压力增大 , 加之羊膜囊及胎儿重力使宫颈逐渐缩短,宫颈在没有孕足月、没有宫缩无腹痛情况下便悄悄开大,继而发生晚期流产及早产 。

保胎需要一直卧床?详细解释在这里

文章插图
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病史【保胎需要一直卧床?详细解释在这里】 具有明确的宫颈损伤史或妊娠中晚期反复自然流产史或早产史;流产多发生在相同的孕周 , 且无明显的腹痛和宫缩;产程进展快 。发病前孕妈咪偶感盆腔压迫感、阴道黏液分泌增加 。
查体 妊娠中晚期无明显的宫缩、腹痛而宫颈管缩短变软消失、宫颈内口开大2厘米以上;有时胎囊已突出至宫颈口外 。
辅助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宫颈机能不全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可于孕14~16周开始,每隔2周连续监测宫颈的变化情况 。正常妊娠时,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相对稳定,妊娠30周后,宫颈开始进行性缩短,孕足月宫缩后宫口逐渐开大;而宫颈机能不全者,孕18~22周开始,即出现宫颈缩短或宫颈口开大 。

保胎需要一直卧床?详细解释在这里

文章插图
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 ◎可疑宫颈机能不全出现先兆流产、先兆早产,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 定期监测宫颈长度;如宫颈机能不全诊断明确,应尽早行宫颈环扎术 。
◎孕前、孕早期宫颈机能不全诊断明确者,在妊娠13~16周宫颈尚未变化前即可进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或严密监测宫颈变化 , 必要时在孕妈咪上次妊娠流产前2~3周进行宫颈环扎术 。
◎对首次发现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妈咪,B超监测发现宫颈发生缩短或宫颈内口已开大,或宫颈外口也已开大,有无胎膜膨出时均可行紧急宫颈环扎 。

保胎需要一直卧床?详细解释在这里

文章插图
宫颈环扎手术后如何护理 宫颈环扎术后可能发生阴道出血、感染、胎膜早破等风险 , 以致保胎失败 。应卧床休息,必要时抬高臀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咳嗽,防止腹压增加 , 出现宫缩时应给予抑制的药物 。术后每隔3周进行B超检查,检查宫颈缩短及扩张的情况;计划阴道分娩者可在妊娠37~38周拆除缝线即可,如有剖宫产指征者可在行剖宫产术中拆除缝线 。
宫颈环扎术后,孕妈咪病情趋于平稳者,可适当活动为将来自然分娩做准备 。孕晚期宫颈张力增大,如出现胎膜早破、明显宫缩、阴道出血量多、有感染迹象等应及时拆除缝线,以免发生宫颈裂伤等风险,因而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妈咪,尤其已经行宫颈环扎的孕妈咪,近分娩期应加强监护 , 缩短产检时间,确保母婴安全 。

保胎需要一直卧床?详细解释在这里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