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10种方法与技巧

你**宝是母乳喂养吗?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小编要来说说母乳喂养的10种方法与技巧!
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掌握哺乳的方法与技巧,对是否可以顺利完成母亲的哺乳任务,更好的养育婴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产妇自己了解哺乳的重要性,是提高哺乳质量的关键 。在这一关系到人类素质优劣的巨大工程中,产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产妇自己就可提高泌乳质量 , 而且有许许多多的切实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直接采用 。

母乳喂养的10种方法与技巧

文章插图
现在公认有效的哺乳方法有以下几种:
【母乳喂养的10种方法与技巧】 一、 早吸吮 。婴儿娩出后,产妇可谓大功告成,产程中的痛苦和劳累往往忽略关心婴儿 。有人认为,休息是当务之急 。其实这是错误的 。产妇适当休息之后,即应担当起养育婴儿的重任 , 及时让婴儿吸吮奶头 , 这对产妇和乳房充盈都是十分重要的 。
一般情况下,婴儿生出半小时即可进行哺乳 , 每次可持续半小时,即使没有乳汁也应哺乳 。除白天让婴儿有足够的哺乳次数外,应注意夜间喂养,因夜间泌乳素的产生是白天的50倍 。
二、母婴同室 。有人曾认为,婴儿刚刚娩出,那频繁的哭闹声会影响乳母休息 , 故采取母婴分离的办法,只是在喂奶时方才回到母亲身边 。其实,这样做对乳母、婴儿均不利 。
母子触摸、婴儿哭闹、母子对视、婴儿吃味等 , 这不仅可以增进母婴的感情 , 还是一个个良好的刺激信号,这种信号可有效地刺激泌乳系统,解除下丘脑的抵制,导致泌乳素增高,乳汁分泌自然状如泉涌 。
据有关资料统计,产妇的泌乳时间,母婴同室组在48小时内泌乳率为82.5%以上 , 非母婴同室组产妇泌乳率公为10.5%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在泌乳量上,母婴同室比非母婴同室组要好的多 。
三、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尤为重要 。据临床观察 , 凡是产妇重视母乳喂养者 , 多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设法尽快喂养,饮食状况良好 , 情绪较为稳定 , 心情舒畅 。而不愿意哺乳者,常常不能及时排空乳房内的乳汁,缺乏足够的吸吮刺激,使反射性泌乳素及催产素释放终止 , 乳汁形成及分泌减少 。
四、不定时喂奶 , 按需供给好处多 。以往有不少人认为,定时喂奶有利于乳汁大量分泌 , 其实不然 。不定时喂奶,可因婴儿频频吸吮、刺激、及时排空乳房,而有利于反射地引起大量的泌乳素释放,使乳汁分泌犹如泉水源远流长 。
五、保持乳房健康有利于泌乳 。健康的乳房、乳腺是泌乳的基本条件 。保持乳房特别是乳头卫生,防止乳房挤压、损伤,对有效提高泌乳质量是及其重要的 。
六、适当增加乳母营养是乳房充盈的重要保证 。乳汁的来源取自于母体、取自于母体对营养的摄入多少 。
七、充分排空乳房可促进乳汁分泌 。在以往,很多产妇认为 , 乳房排空了,乳汁就会越产越少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充分排空乳房 , 会有效刺激泌乳素大量分泌,可以产生更多的乳汁 。
八、正确的哺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我国一孩率高,产妇绝大多数没有哺乳经历,作为产妇应多多听取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正确掌握哺乳要领 。在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 , 哺乳时做到手呈“C”字型 , 将乳房轻轻托起,以利于排乳 。
九、注意哺乳细节 。在哺乳初期乳量不足时,特别是在婴儿生后1个月之内 , 应尽量不要使用奶瓶哺乳,以避免婴儿出现乳头错觉 , 发生拒食吸吮母乳的现象 。
十、注意防止婴儿吐奶 。婴儿吐奶现象较为常见 。由于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不容易关闭,而且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 。婴儿吃奶时如果吸入空气较多,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
【只要注意哺乳方法 , 吐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要采取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婴儿喂奶 , 让婴儿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 , 这样会比平躺着喂奶可以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2、可在哺乳后将婴儿竖直抱起 , 并轻拍婴儿后背 , 让婴儿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吸奶时一并吸入胃里的空气,然后再把婴儿放到床上,一般就不会出现吐奶现象 。
3、哺乳后不宜马上让婴儿仰卧 , 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如果仰卧也要保持上身较高的位置 。当然,每次的哺乳量不宜过多,间隔时间不宜过短 。
婴儿发生吐奶,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会影响婴儿和生长发育 。所吐的奶如果是豆腐渣状,属于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为正常现象 。假如婴儿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属于病态,应该去医院及时就诊 。
当然,哺乳的技巧和方法远远不止这些,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一套哺乳心得,毕竟每个宝宝都是天下独一个,怎么能一概而论呢,只要妈妈们本着负责用心的态度,加之科学哺乳,一定会养育出一个健康的宝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