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部位在哪里

相信大家对于腰椎穿刺术还是不太熟悉的吧,其实腰椎穿刺术是我们神经科里面常用到的一种检查手段,由于很多读者朋友对于腰椎穿刺术缺乏认识,所以往往容易引起误会 , 大家不妨学习一些关于腰椎穿刺术的知识,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腰椎穿刺术的具体部位是在哪里 。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 , 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 , 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
2.确定穿刺点 , 以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 , 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 。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 , 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 。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 。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
【腰椎穿刺部位在哪里】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 。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0.69-1.764kPa或40-50滴/min 。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 。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 , 然后再压另一侧 , 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 , 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 , 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 。若压迫颈静脉后 , 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 。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 , 覆盖消毒纱布 , 用胶布固定 。
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字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神经科里面常用到的一种检查手段,那就是腰椎穿刺术了,我们知道腰椎穿刺术在临床上面的意义非常的重大,所以我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腰椎穿刺术的知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