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和只要“独生子女”的宝妈,35岁是个“分水岭”,差距明显

_原题为:生二胎和只要“独生子女”的宝妈,35岁是个“分水岭”,差距明显
权威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爱你年”出生并进行过户籍登记的新生儿达到1003.5万,较之于2019年1465万的出生人口数量 , 生育率其实是呈现下滑的趋势 。
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在当年的确催生了很多“二宝”,可随着这几年的观望,小夫妻追生二胎变得越来越“理智”,背后原因也很现实 。
家里是独生子女还是多子女家庭 , 其实在宝妈35岁时是个“分水岭”,对比很明显 。

生二胎和只要“独生子女”的宝妈,35岁是个“分水岭”,差距明显

文章插图
35岁“意外怀孕”怀生二胎,宝妈直言“后悔” 小乔和丈夫都是爱玩的性格 , 婚后两个人甚至决定丁克 。后来在父母的劝说下,夫妻俩既不避孕也不备孕,顺其自然,婚后三年生下了儿子 。
考虑到儿子是三年才有的 , 算不上是“易孕体质” , 加上自己年岁日长,怀上孩子的几率也不大,两个毫无计划的人依然“我行我素” 。
谁知就在小乔35岁的时候,发现自己“意外怀孕”,对于这个孩子的到来,夫妻俩毫无准备 。毕竟是自己的骨血,小乔还是在“遮遮掩掩”中生下了这个孩子,让单位同事大为诧异 。
两个孩子相差5岁,老人带娃早已有心无力,无奈之下小乔只能辞职做全职宝妈,一边辅导幼小衔接的儿子功课,一边拉扯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身心俱疲,而且生活质量在急剧下降 。
女儿有次考试卷子没有家长签字,宝妈被老师“痛批”,深夜里小乔失声痛哭 , 表示要了二宝后悔了 。她也开始反思,从丁克到二胎,说到底还是自己毫无规划造成的 。
生二胎和只要“独生子女”的宝妈,35岁是个“分水岭” 追生二胎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票子足”,还得身体底子好,生二胎和生一胎的宝妈,在35岁以后生活差距明显,当然了,家里有矿的除外 。
从身体上说,35岁就属于高龄产妇了 , 需要承担着比要一胎更大的风险 。还存在着精力不济、体力不支的情况 , 要二胎需慎重 。
资料显示,高龄妊娠的早产率是适龄女性的4倍,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比适龄孕妇(这里指25~29岁)高出2~4倍 。女性年龄过大,子宫的收缩力也在减弱,会延长分娩时间,容易发生难产 。女性在35岁以后追生二胎的,对身体是个严峻考验,和在35岁之前生娃的明显不同 。
在职场中,35岁是公认的一道“关卡”,公务员以及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都将35岁设立为“最后门槛” 。

生二胎和只要“独生子女”的宝妈,35岁是个“分水岭”,差距明显

文章插图
如果说在此之前还能够相对自由地切换工作 , 带娃工作两不误的话,那么过了35岁后再追生二胎的,在工作中就往往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
为了挣孩子的奶粉钱 , 天天不迟到只为拿满勤;各种换班、串休就为了能在孩子生病时不缺席;对工作的稳定性更为看重 , 不再“一时热血”提辞职;只要单位对宝妈有些许的照顾,都会感激涕零 。和35岁之前“说走就走”不可同日而语 。
此外,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也让“而立之年”的宝妈倍感疲惫 。老人带娃帮不上忙,自己又要照顾4位老人+两个孩子,内中心酸 , 经历过的人才能懂 。
再也不是30刚出头,父母健康儿女幼?。?有钱有闲还有“志向”的年代 。不是向生活妥协了,而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
基于以上的种种对比 , 奉劝宝妈追生需慎重,从身体、经济、精力、带娃的人多方面去考量,不要盲目追生 。
宝妈50岁后 , 养老也是道“坎儿” 要二胎有利有弊,全看自己去如何衡量,中年的坎儿在35岁,其实50岁后退休,养老也是道不可跨越的“坎儿” 。
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4+2+1的模式,让独生子女不堪重负 。而多子女的家庭,在父母晚年时能够分担下养老的压力,会相对轻松一些 。
在这方面还得看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白眼狼”的孩子,相互推脱不养老,养一帮孩子也是白搭 。而有能力又孝顺的孩子,养一个也很圆满 , 不一而足 。
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进,年轻的夫妻在考虑要几胎时,很多也会将养老因素考虑进来 , 未雨绸缪 。
【生二胎和只要“独生子女”的宝妈,35岁是个“分水岭”,差距明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