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耳机不伤耳

今年的3月3日是全国第16个"爱耳日",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但遗憾的是,近年来,生活噪音和用耳不当等原因,原本是"老年病"的耳鸣、听力衰退等,在年轻人中逐渐多了起来 。专家甚至忧心提醒,如果再不重视保护耳朵,下一代人的听力很可能早衰几十年 。
坏习惯让听力早衰几十年
古人常用"耳聪目明"来描述一个人的聪明状态 , 可见良好的视力、听力是我们拥有生活能力的基本保障 。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中,耳朵担负着一半的功能,但生活中,很多人却只重视"看得见"的视力,而忽视"看不着"的听力 。
根据2006年的统计,我国听力障碍患者已达2780万人,由于每年有约3万耳聋新生儿出生,再加上老年性耳聋的不断增加 , 目前全国听力障碍病人应该不低于3000万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耳鸣、耳聋等疾病在年轻人中已不鲜见 , 出现低龄化趋势 。
国外研究发现,伴随Mp3、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人们因不当用耳引发噪声性听力损害的风险日益加大 。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风险更大,研究表明约12%~15%的青少年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 。英国一项针对1000名16~34岁之间的Mp3使用者的调查发现,青少年长期以高音量听Mp3,可能40岁时听力就已经衰退,较上一代要提早二三十年耳聋 。国内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还发现,在学生入学前和毕业前分别进行的两次听力检测中 , 很多学生都在毕业时出现了某一频率的听力下降 , 这与长期戴耳机以及在强噪音环境下进行娱乐活动有很大关系 。
同样在临床上,以往60岁左右的老年人才出现的听力衰退症状,现在连十几岁的孩子也开始出现 。此外,耳鸣、突发性耳聋在都市40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 , 年轻上班族、大学生甚至高中生都会出现在诊室里 。他们的症状多为听力下降、持续耳鸣,或者丧失全部听力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般的损伤可能暂时不影响他与别人的沟通交流,很难引起警惕,但在专家看来,虽然目前还缺少大规模长时间的临床调查,但是再过若干年,这些人就会过早地跨入了听力下降的人群,拥有一双提前衰老的耳朵,必然会造成耳病提前 。
戴耳机、掏耳朵、发脾气等伤耳恶习要抛弃
地铁、公交上戴耳机
我们的内耳有2万个纤弱的感觉神经细胞,使我们能感受到声音的美妙,然而它们又非常脆弱,经不起噪声长时间"折腾" 。上下班路上,经常能看到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的人 。由于在地铁、公车上环境嘈杂 , 为了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人们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大 , 殊不知这正是造成听力慢慢下降的一个原因---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会造成人内耳的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这样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
酒吧、KTV待太久
去酒吧听歌、去KTV唱歌是现代人休闲的一种娱乐方式 。就在人们享受生活的同时 , 这些娱乐场所的噪声也在悄然损伤着听力,容易引发突发性耳聋 。这种损伤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同时会伴有耳鸣、眩晕、耳闷或耳堵塞感 。不少娱乐场所如电玩城、KTV等的噪音远超过国家对噪声污染的规定 , 在里面待太久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
频繁不当掏耳朵
掏耳朵是很多人都有的小习惯 , 甚至有人对此"上瘾" 。这种看似讲卫生的行为 , 却可能悄悄损害我们的听力 。实际上,"耳屎"可以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有抑菌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 。"耳屎"会缓慢地自动排出,而去除这层耳朵"保护膜"的掏耳朵行为,很可能诱发多种疾病 , 如有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用力不慎易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出血,严重的还会刺伤鼓膜 。如果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还会导致听力下降 。如果伤及内耳 , 甚至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 。
管不住的坏脾气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病例越来越多,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大不无关系 。研究发现 , 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 。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 , 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
长期熬夜
临床发现,一般年轻的耳鸣耳聋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 。比如不少白领患者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 , 睡眠少,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则多表示在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 。
听不清、有耳鸣、大嗓门等都不能掉以轻心
不把耳鸣当回事
如果是短暂性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 , 不必过分紧张 。但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则要提高警惕 。约有70%的突聋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发生,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 , 多为嗡嗡声 , 可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 。所以当出现耳鸣时,千万别掉以轻心 , 它有可能是突聋的提示 。
耳聋是老人得的病
不少年轻人错误地认为,听力下降离自己很遥远,只有在发现听力严重下降时,才去求诊,殊不知这时很可能已是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
人老了听力自然就衰退了
由于老年性耳聋是渐进式发生,多数老人出现长期耳鸣、耳背等早期症状时,会误以为是年龄大后正常的生理现象而未及时干预 , 导致出现听力障碍或听力衰竭 。实际上,早发现早干预可以保护残余听力,早期预防更可以延缓听觉系统衰老的进程 。"虽能听见声音,却常常听不清说的是什么;长期耳鸣、电视声音大得吵人自己却听不见;说话嗓门越来越大……"这些都可能是老年性耳聋的早期表现 ,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早去就诊 。此外,当老年性耳聋级别在中重度以上时,就应在医生和听力师的指导下进行干预,比如佩戴助听器等 。
护耳秘诀需牢记
远离噪音源
尽量远离如鞭炮声、KTV等具有强噪声的环境 。其次 , 还应避免长期持续的噪声刺激 , 如随身听、机器轰鸣声、电话声等 。
正确戴耳机
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人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人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
【怎么用耳机不伤耳】症状早发现
经常听音乐的人应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应该引起警惕 ,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 。接触噪音频繁 , 如娱乐场所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则建议每年检查两次 。
用耳要卫生
良好的用耳卫生对保护听力至关重要 。比如生活中不要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感冒时尤其不要两边一起使劲等 。
饮食补点锌
缺锌是导致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可以多吃鱼、牛肉、猪肝、鸡等富含锌的食物 。另外,镁的缺乏也易导致听力减退,不妨多吃海带、紫菜、芝麻等 。
心情要放松
保护听力也要放松心情 , 年轻人在压力面前学会自我调适、自我减压 。合理安排作息,尤其注意不要熬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