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的症状 湿寒体质到底不该吃什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许多人尤其老年人和女士经常手脚冰凉 。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寒湿的症状是什么、湿寒体质如何调理、体内湿寒不宜吃什么,这些问题是很多女士密切关注的 。那么今天小编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如何暖暖的过冬吧 。
湿寒的症状有哪些
很多女人在秋冬季节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 这都是属于湿寒的一种症状 。那么 , 究竟寒湿体质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呢?
寒主收引,其性凝滞 。寒邪入侵皮肤表层则表现为风寒感冒,出现恶寒无汗、颈项发紧、周身疼痛等症状;入侵经络关节则导致筋脉拘挛 , 肢体伸屈困难、疼痛;进一步入侵至脏腑,则伤及阳气 。而且,寒邪容易与湿邪和风邪结伴,形成风寒与寒湿 。中医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意为寒湿更伤身体 , 如风湿性关节痛的主要祸因就是寒湿 。
另外,体弱的人更易遭受寒湿的侵袭 。中医认为 , “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意思是说,体质虚弱的人,阳气不振,难以祛除寒邪,进而湿气侵袭,以致血运不畅 。尤其是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容易出现寒和瘀的双重特征 。寒气引起气血瘀滞过久 , 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肿瘤 。
如何从身体内部做好保暖工作
寒气由外而内侵入身体,平常注意保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5个部位的保暖工作 。那么,究竟从哪些部位开始保暖呢?
第一是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突遭雨淋或冬季不戴帽子,寒湿就会侵袭头部 , 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 。晚上洗头后湿着头发睡觉,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后再入睡 。
第二是肩颈背部
此处受寒日久,可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 。经常按摩大椎穴可振奋阳气 。最简便的方法是两掌心搓热捂在大椎穴(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点的凹陷处);或者在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 。天冷外出最好戴上围巾,穿个坎肩 。
第三是口鼻
冷饮会把寒气带入胃部,胃寒则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 , 导致寒痰咳嗽等症 。
第四是腰腹和前胸
腰部有命门穴,受寒会引起腰痛;腹部有神阙穴(即肚脐);前胸有膻中穴,长期寒瘀可致乳腺结节等症 。女性穿衣露脐会导致腹泻、痛经、不孕等病症 。
第五是腿脚
中医常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一些人喜欢光着腿、穿凉鞋,甚至秋冬还不穿袜子,很容易诱发老寒腿、膝关节炎等 。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还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姜、花椒、干辣椒,以促进腿脚的血液循环 。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袜子 。
秋冬驱寒三字经时值秋末冬初 , 天气渐寒,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犯人体 。
1、顺时令
多吃时令蔬果,如苹果、萝卜、白菜等 。一日三餐要有规律,早餐重营养,午餐要吃好、吃饱,晚餐宜清淡、易于消化 。
2、晒太阳
午后太阳当头之时,晒20分钟左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 。傍晚时分则可以背对阳光晒后背,最好是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 。
3、迈开腿
“动则生阳”,阳气足 , 寒湿就容易排出 。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
4、少熬夜
熬夜的人大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点钟,就会手脚冰凉、浑身发冷、脑子不听使唤 , 这其实就是熬夜内耗气血,寒邪趁虚入侵人体 , 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 。
因此,冬季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伤身 。建议作息调整为“早卧晚起” , 如果时间允许,躺到阳光照耀时再起床最好,可以躲避寒邪 , 避免阳气受到扰动 。
5.控情绪
越是冬季越要把控好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 。特别是中老年人,要高高兴兴 , 学会宽松待人待事 。
吃什么食物驱寒
茯苓粥
茯苓粉20克,粳米100克 , 盐、生姜粒少许 。粳米淘净 。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转用文火熬至糜烂,再加盐、生姜粒 , 搅匀即成 。每日2次,早晚餐用 。能健脾祛湿 。
冬瓜粥
冬瓜100克,粳米100克 。冬瓜洗净 , 带皮切成小块,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即成,每日上、下午随意服食 。能利水渗湿 。
砂仁粥
砂仁3~5克 , 粳米100克 。先将粳米淘净煮粥,待粥煮熟后,调入砂仁细末,再煮沸三五分钟即可 。早、晚餐温热食 。或少量多餐次服用 。能升阳化湿 。
如何拒绝湿寒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癌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储真真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寒性体质的人更易中招 。
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寒性体质的人通常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阻挡外部毒性物质的侵入,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为肿瘤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 。第二,寒性体质的人一般血液流动较慢,易形成瘀血和痰浊、气滞相互“勾结”的状况,“痰瘀互结”积滞在某个部位 , 长期在毒邪的作用下,就容易导致肿瘤的形成 。
中医理论认为,寒性体质是由于身体内部阴气过剩 , 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减弱,以至身体对热量吸收减少而呈寒性 。这类人群常出现以下症状:手脚冰凉、怕冷,易感冒;易疲劳、浮肿,口唇色淡、舌苔发白;大便?。菀赘剐?小便色淡 , 尿频、尿量多;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没有味道等 。
临床发现,和其他体质的人相比 , 不良生活习惯会显着增加寒性体质者的患癌风险 。如长期吸烟,更容易得肺癌;不注意饮水卫生,总吃变质的食物更易得胃 癌 。寒性体质的人如果长期肝气不疏 , 如生闷气、压力大,精神抑郁等,则男性容易得鼻咽癌、肾癌和肝癌;女性易出现乳腺癌、宫颈癌等 。
寒性体质的人可以通过饮食、保暖、作息和运动等方式来改善体寒的症状 。
首先,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北方冬季寒冷,可适当多吃温热的食品,如牛羊肉等;南方气候较温和,可吃一些鸡、鸭等甘温的食物 。
其次 , 要注意保暖 。天气寒冷时要及时增加衣服,以免“寒邪”入体 。少呆在阴冷潮湿的环境 , 多晒太阳 。
此外,要保持心情愉悦 , 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 , 要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
最后,要注意锻炼 。慢跑、快步走等有氧运动会让全身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体寒症状,长期坚持可逐渐改变寒性体质 。但要注意避免进行高强度运动,否则易“发泄阳气”,反而加重体寒 。体质虚弱不适合运动者可以每天泡泡脚,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浸没膝盖 , 泡20分钟 。在泡脚的同时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 。
体内湿寒不宜吃什么
1、太凉的食物
总体来说,寒凉、粘腻、不好消化的都要小心些,但具体食物要看做法和季节,比方植物中的瓜类,夏季适当吃无妨 , 入秋后其寒凉性比较突出;又比如鸡平和微温(而鸭相对来说认为偏阴偏湿),不过做得油腻的话 , 湿气重的吃了鸡一样有一定的反应 。
诸如此类例子很多很多,虽然食物的确有种种偏性,但是机械地说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并不妥,食物最好保持一定多样性 , 不要过于偏食,只要注意其性质有所侧重就行 。所以正确的办法是多去理解中医说的“湿”是怎么一个原理(从中医原理的角度),然后再去研究你常吃得到的食物会是怎么回事 , 这样更有利于养生健康 。
2、甜食
湿气重的人不能吃甜食太多(甜少吃益脾、多吃驻湿) , 包括零食中都会含有甜的所以零食得少吃 。可适量吃些辣椒发汗,脾最忌湿,所以可选择薏米,茯苓,泽泻,冬瓜 , 芡实祛湿健脾 。另外 , 湿气重的人要少思虑,思则伤脾 。平常少食冷饮 。
还需注意的是,癌症患者由于体内的大量营养被肿瘤消耗,因此容易形成阳虚,此时要注意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橘子等;多吃热性的食物,如姜汤等;少吃油炸、煎烤、生冷食物 。
手术后,可以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大枣、龙眼等 。为了避免卧床少动而出现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多吃黑芝麻、山药、蜂蜜及富含纤维素的绿色蔬菜 。
【寒湿的症状 湿寒体质到底不该吃什么】结语:相信大家在看完上面文章之后,对如何驱除湿寒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温度不断变冷的秋冬时节 , 女士们千万不要过分贪图苗条身材而少穿衣服 , 保暖才是最关键的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锻炼 , 有氧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还能改变湿寒体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