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用的这物竟不能用开水洗

每天在外工作忙碌的人,吃饭时能随身携带自己餐具的人很少 , 大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一次性餐具 。而用之前都会用开水烫一烫一次性筷子,这么做真的对吗?今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顺便说说餐具消毒、不锈钢餐具卫生等问题!
餐馆、快餐店、路边摊上,一次性筷子随处可见 。在使用之前,大多数人都习惯用开水烫一烫,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实际上,用开水洗一次性筷子并不能有效杀菌 。近日,有人就此问题做了一项实验 , 引起了广泛关注 。
实验者对不同材质的一次性筷子进行微生物含量检测后发现,不管是木质还是竹质,其细菌和霉菌含量都严重超标 。按一双筷子10克左右计算,木质一次性筷子的细菌含量超标近24倍,霉菌含量超标32倍;竹质一次性筷子的细菌含量超标近52倍,霉菌含量超标32倍 。
此外,实验所用的培养基中还长出了幼虫,由此可以推断一次性筷子中还含有虫卵 。实验还发现,用开水烫后,筷子的细菌含量虽有所下降,但依然超标18倍 。经过茶水和温水处理后筷子的细菌含量分别是卫生标准的21倍和26倍 。
专家说,高温消毒要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二是时间 。一般来说,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 多数要经100℃高温作用1~3分钟或80℃水加热10分钟才能死亡 。所以,用开水洗一次性筷子不能有效杀菌 。
除了一次性筷子的卫生问题 , 更让专家们担心的是它的安全隐患 。如果筷子遇水变黄或有刺鼻气味,有可能被硫磺熏蒸漂白过 。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一次性筷子多取材于木材或毛竹,本身含有木素,遇水溶解可能令水变成浅黄色,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按国家规定,竹质一次性筷子允许用食品级的硫磺熏蒸漂白,但每公斤筷子上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应不超过600毫克 , 而木筷子则不允许用硫磺熏制 。如果筷子太白 , 也可能使用了双氧水或氯气漂白 。双氧水有强烈的腐蚀性,易腐蚀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 。
从气味上来看,合格的一次性筷子带有原材料本身的木香或竹香 。如果打开包装后闻到一股刺鼻的酸味 , 就有可能是硫磺的味道 。如果筷子上面有墨绿色或黑色的斑点,就是发霉变质的表现 。
据悉,有些无良厂家会回收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简单清洗后削掉外层污垢,再次出售 。如果一次性筷子比正常的短且细 , 易折断,或是两根没有连在一起 , 就要当心了,它们很有可能经过了“再加工” 。
专家呼吁,无论是为了环保还是健康,大家最好拒绝一次性筷子 。外出就餐,首选自带筷子,然后是餐馆提供的消毒筷,使用前可以用开水烫一烫 。如果一定要用一次性筷子,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辨别后再使用 。
使用不锈钢餐具“四不宜”
在餐具中,不锈钢产品因抗摔、耐用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那么你了解它们的不宜之处吗?现在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
【天天用的这物竟不能用开水洗】不宜烹饪和储存酸性食物 酸会促使不锈钢餐具中所含的铬和镍释放到食物中去,对人体健康不利 。不宜煎煮中药 一般而言 , 中药里面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 。这些成分在加热条件下,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使药物失效 , 甚至生成某些毒性更大的络合物 。
不宜使用强碱性物质清洗 不能用强碱性或强氧化性的化学药剂如小苏打、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洗涤不锈钢餐具 。因为这些物质都是强电解质 , 会与不锈钢起电化学反应 。
不宜空烧,因为不锈钢较铁制品、铝制品导热系数低,热传导比较慢,空烧会造成炊具表面镀铬层的老化、脱落 。
不宜用钢丝球或砂纸蹭擦 不锈钢餐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失去光泽而形成一层雾蒙蒙的东西 。可以用软布蘸上去污粉,轻轻擦拭不锈钢器具的表面,即可让其恢复光亮如初 , 千万不要用钢丝球或砂纸去蹭擦 , 这样会划伤不锈钢表面层 。
家中这物用了三个月必须扔掉
大家都知道食品有保质期 , 也或许知道日化用品也有保质期 。但你或许不知道的是,不少日用品也有保质期 。如果不及时更换,而是让它们超期工作 , 其中积聚的细菌会慢慢侵入我们体内,或会导致病痛缠身 。
筷子
即便清洗得再干净 , 使用超过半年的木质或竹制筷子在显微镜下也可看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使用超过1年,竹木筷子普遍会出现变色和脱皮的现象,已经无法彻底清洗干净 。建议竹木筷子半年更换一次 , 或使用方便清洗的金属筷子 。
牙刷
按口腔卫生要求,一把牙刷使用时间最好不超过3个月 。也许牙刷用了3个月其外表没有什么损坏 , 但刷毛内已隐藏了一定数量的细菌 , 对口腔卫生保健不利 。如果习惯刷牙刷得比较仔细而且时间较长的,牙刷难免磨损比一般人快 , 建议缩小牙刷更换时间 。
毛巾
毛巾很容易积聚细菌,我们生活中固然要注意毛巾的清洗和消毒,然而清洗、晾晒、高温蒸煮等方式只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细菌数量,并不能永久清除细菌 。建议3个月左右更换一次 , 而不要等破损了再换 。
洗碗布
包括传统的洗碗棉和百洁布 。20%内隐藏着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足以导致疾病的细菌 。特别是夏天,部分清洁不够的洗碗布更会滋生大量细菌,让餐具在洗涤过程中因为与洗碗布接触而交叉感染,建议一个月更换一次 。
别选到毒餐具害了宝宝
餐具,对于宝宝来说 , 并不是盛饭、吃饭那么简单 。拥有一套自己喜欢的餐具,可以培养宝宝的就餐兴趣 。
餐具,对于宝宝来说,并不是盛饭、吃饭那么简单 。拥有一套自己喜欢的餐具,可以培养宝宝的就餐兴趣 。为宝宝挑选餐具的爸爸妈妈 , 则要考虑很多因素 , 既要考虑材质,又要顾及款式,还要看看餐具是否精美可爱,好让宝宝“爱屋及乌”也爱上吃饭,而其中最重要最首要的 , 是要认清你挑选的餐具是否安全,别让它在无意中对宝宝造成伤害 。
哪些餐具不宜?。?
彩色餐具
颜色鲜艳确实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所以市面上漂亮的餐具比比皆是,但是这一类餐具的安全隐患是非常大的 。颜料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铅,有的含有镉,使用这些餐具盛放醋、果汁、蔬菜等有机酸含量高的食品时,餐具中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溶出并随食品一起进入人体蓄积 , 久而久之,就会引发慢性铅中毒 。宝宝吸收铅的速度比成人快6倍,过量的铅会对宝宝的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
容易破碎的餐具
宝宝的小手还十分笨拙,“失手”频频发生 。餐具易碎 , 一方面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还可能划伤宝宝,也容易丧失宝宝学习自行用餐的信心 。可以选择正规、安全的仿瓷、塑料餐具,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塑料制品等 。不要用再生塑料或添加深色色素的塑料及非食品用塑料盛放或包装食品 。
和大人合用的餐具
不要为了省钱就偷懒让宝宝用大人的餐具 , 要知道这些为成年人设计的餐具 , 无论从体积还是重量上对宝宝都不适合 。过大的餐具宝宝的小手不易掌控,人为地给宝宝学习自行用餐增加了难度 。此外跟大人合用餐具的另一害处是:容易把大人的疾病传染给宝宝 。
西式餐具
让宝宝过早接触西式餐具存在安全隐患,因为西式餐具中的刀、叉都既坚硬又尖锐,容易将宝宝的口唇刺破,造成伤害 。此外,不锈钢材质餐具不宜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等 。
筷子
一般情况下,宝宝到了3-4岁时才可练习使用筷子 。太小的宝宝由于手的协调性还比较差,筷子就容易造成危险,轻轻的戳到自己还是小事,一旦宝宝拿着筷子到处跑,危险隐患就实在太大了 。
餐具选购小贴士
1.餐具要注重品牌 , 确保材料和色料纯净 , 安全无毒 。
2.餐具要体现宝宝的特点,小巧别致,实用方便 。设计应人性化,多圆形,防刮伤;防渗漏,保持卫生,便于外出携带 。
3.选择不易脆化、老化、摔打和经得起磕碰,在磨擦过程中不易起毛边的餐具 。
4.挑选内侧没有彩绘图案的器皿,不要选择涂漆的餐具 。
5.尽量不要用塑料餐具,避免盛装热腾腾的食物
6.及时彻底地清洁餐具,以免细菌滋生,并与成人餐具分开放置 。
结语:餐具是我们每天都会用的东西,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 。所以它的卫生很重要,都说病从口入,这个每天三次与口接触的东西自然是最需要干净卫生的了 。小编建议大家最好给自己准备一份专有的餐具,走到哪里都带着,方便卫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