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药材种类大全 中药进补也要讲方法

由于现在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许多年轻人也开始注重养生了 。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 , 他们想通过中药为自己和家人进行保养 , 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滋补药材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

滋补药材种类大全 中药进补也要讲方法

文章插图
滋补药材有哪些?
1、枸杞子
治疗作用:产于宁夏的银川、中宁、中卫的枸杞子为最好 。
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 。
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 。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
用法:泡水、煲汤或每天吃十几粒 。
2、杜仲
治疗作用:杜仲主要产于四川 。功能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
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别是腰膝酸软无力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
3、党参
治疗作用: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 。脾胃虚弱者,服用党参有较好的效果 。
古人对党参有很好的概括:健脾运而不燥,润肺而不反寒凉 , 滋胃而不凉,养血而不燥 。既滋补又养血 。
用法:把党参切成小段 , 做汤 。炖羊肉放党参也很好 。整根党参可以放在瓶子里泡酒 。
4、菊花
治疗作用:菊花有很多品种,如雏菊、杭菊、黄菊、白菊、祁菊等 。
此为贡菊,顾名思义指过去献给皇上的 。它产于安徽歙县,贡菊有明目、清热、散风的作用 。如果受风寒而引起的头痛,泡些菊花茶即可去头风 。
用法:泡茶 。

滋补药材种类大全 中药进补也要讲方法

文章插图
5、花旗参
治疗作用:花旗参又叫西洋参,它主要产于美国的绿州天脉、加拿大、法国 。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它既有补气的作用 , 又有滋阴的作用,服用后不会上火 。
特别针对中年人,每天吃两三片,对身体很有益处 。
用法:泡水、炖肉、直接含服 。
6、山药
治疗作用:山药主要产于河南省 。可分为两种:毛山药和光山药 。它有很好的补脾益肾作用 。用法:放于锅内蒸后食用,或切片后做汤 。
7、鹿茸
治疗作用: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鹿茸,产地为吉林省双阳县,它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 。
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 。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或直接服用 。
8、冬虫草
治疗作用:冬虫草为菌科植物,主要产于云南、甘肃、四川、青海、西藏五个省区,四十六个县 。
它的功能为补肺益肾、止咳化痰止血 。如老年人的气管炎、肺气虚、肾气虚所引起的身体脏腑功能的失调,疗效比较显著 。同时它还有降血脂的作用 。
用法:泡水泡酒喝至没味 。
9、黄芪
治疗作用:黄者,色黄;芪者,长也 。它是一种古老的中药 。
产地在内蒙古、山西 。黄芪的主要治疗作用为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四大功能 。以治疗中气不足 , 如胃有下坠感,上气不接下气等症状较好 。它还能健脾和胃,所以有开胃进食的作用 。
用法:泡水喝 , 泡酒饮用 。

滋补药材种类大全 中药进补也要讲方法

文章插图
10、三七
治疗作用:这种药材为三至七年采收,所以叫三七 。它的外形如狮子头,主要产地在云、贵、川 。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补血 , 大量可以活血化淤 。
用法:食用时把它捣碎,与鸡、肉一起炖,可以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
11、天麻
治疗作用:主要产于云、贵、川 。它的功能为镇静、散风、止痛 。如果受了风 , 出现头痛、手足麻木,吃了天麻即能止?。?所以又叫定风草 。
它的治疗效果快 , 可以直接达到病灶 。快似一支箭,所以又名“赤箭” 。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
12、当归
治疗作用:主要产于甘肃岷县、陕西秦岭 。它分为当归头、尾、全当归 。“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 。
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筋骨疼痛、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 。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

滋补药材种类大全 中药进补也要讲方法

文章插图
不合理使用中药进补,往往适得其反 。中医“虚则补之”和强调个体差异等进补原则 , 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乱吃补药进补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呢?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 , 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 。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如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就有很好调理身体的作用,切不可认为只有药物才是首选 。
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昂贵的传统中药如灵芝、冬虫夏草、鹿茸之类,凡治疗保健均有一定的适用对象 , 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是否选用,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
忌无病乱补
中医强调,进补原则是“虚则补之” 。中药养生,重在补虚,对于无病也不虚的人,根本不需要使用药物,他们的养生以非药物为主 。而虚症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不分虚实诸证 , 乱用补药,只能越补越糟 。中药滋补大忌就是不辨体质而随意乱补,盲目跟风 。所以,进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事半功倍 。
保健养生虽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药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 。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 舌质红,脉数 。若不辨寒热妄投药,容易“火上加油” 。

滋补药材种类大全 中药进补也要讲方法

文章插图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进补更不是滋补药的随意叠加 。对于进补过度的人 , 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上火 。
中医认为,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一旦上火,可能出现口干舌燥、喉咙痛、口臭、嘴破、牙龈红肿、眼睛干涩、流鼻血、头痛、痔疮、便秘、失眠等症状 。
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 , 餐餐太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 , 而生活节奏的加快 , 又使不少人排便不规律甚至便秘 。近年来,养生提倡“负营养”的理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 , 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 , 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频率和通畅 。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 。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尤其是老年人 , 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 更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 。
所以,滋补药并不是万能的,切记不可不顾自身体质的特点,而盲目地进补 。不然不仅起不到滋补的作用,反而损害了健康,滋补药也会变成“毒药” 。
【滋补药材种类大全 中药进补也要讲方法】 一定要记住煎补药时 , 如药中含有鳖甲、龙骨、龟甲、虎骨、鹿角等骨质、贝壳类补药 , 应先打碎煎30~4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同煮;而黄芪、党参、首乌等调理滋补药应用小火煎1小时再复煎一次,以免浪费药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