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并不是越疼就越好

拔罐误区:“火罐”最好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误认为拔“火罐”最好 , 其实这是片面的 。火罐需要专业的技术,倘若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轻者容易烫伤 , 重者容易烧伤 。拔罐之所以能产生治疗作用,是因为其产生的负压具有一种较强的吸拔力,能将体内的病理产物从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 。因此,拔罐时不一定要用“火罐” , 在家庭日常保健时最好选用抽吸式的真空罐 。
【注意事项】
【按摩并不是越疼就越好】1、拔罐时应当选择适当体位,并在肌肉丰满的部位实施 。体位不当、骨胳凸凹不平以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来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操作时必须迅速 , 只有这样才能使罐拔得紧,吸附有力量 。
3、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 , 不宜拔罐 。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高热抽搐、慢性肺病患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
4、用火罐时须注意切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倘若烫伤或因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 , 小的可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若水泡较大时,则应用消毒针将水泡挑破,涂以碘伏,用消毒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
刮痧误区:出痧越多越好
刮痧是用刮痧板或匙勺等钝缘面物通过在体表反复刮动、摩擦 , 使局部皮肤充血,进而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并消除组织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不少人认为 , 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 。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 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与肌肉丰满者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往往也不明显 。因此 , 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最终只会伤害身体 。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在施术部位涂抹一定量的介质后(如油、酒、药液)方可进行 。
2、刮痧板应与人体皮肤呈60°或者90°角,再以施术部位为中心并尽量向外周扩大其刮拭范围 , 操作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局部情况,随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
3、施术者应根据患者自身和疾病的特点掌握力度和控制时间 。一般情况下,“实则重之,虚则轻之” 。
4、患有某些血液疾病、传染性疾病、脏器严重受损等特殊情况的病人不应使用刮痧疗法,必要时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
按摩误区:越痛越好
很多人在按摩时,往往以自我感觉作为衡量效果的标准 , 认为越疼效果越好,这其实是错误的 。按摩作为一种外力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最基本的要求有四个,即均匀、柔和、有力、持续,其中柔和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按摩与不柔和、不为人体所适应及接受的“外来暴力”的区别所在 。一味强调手法的力度 , 非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会加重病情 。
【注意事项】
1、严禁在空腹、饱食、醉酒时进行按摩 。
2、忌在长有痈疖、肿瘤的部位按摩 。
3、骨折、关节脱位早期严禁按摩 。
4、患有皮肤病、传染病者在疾病的传染期内不能按摩,以免造成疾病传播 。淋巴管炎、血友病人若接受按摩,易加剧病情或者引发皮下出血 。
拔“火罐”防烫伤
由于拔火罐简便易行、副作用?。晌芏嗍忻袂锒狙≡耢畛迥诤淖罴蚜品?。火罐虽然简单易行,但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不能减痛 , 反而可能遭受起泡、烧伤之苦 。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 。人们常说:“只要经常拔罐,就难免不烫伤” 。造成火罐烫伤的主要原因一是酒精用的过多,滴在罐内皮肤 , 烫起一片血泡;二是火焰烧热罐口,而烧热的罐口容易烙伤皮肤;三是留罐时间过长,拔起时容易起白水泡 。要避免火罐烫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施罐部位涂水在拔罐地方,事前先涂些水(冬季涂温水) 。涂水可使局部降温,保护皮肤 , 不致烫伤 。
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万不可烧着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
留罐时间不要过长缩短留罐时间,一般3-5分钟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