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1)急性无黄疸型乙肝:无黄疸型乙肝一般病情较轻 , 症状不明显的多以“感冒”或“肠胃不和”开始,这类病人常被漏诊 。而后症状可能发展 。病人常感无原因的疲乏;食欲多正常,但对宴请不如正常时有吸引力;可有低热、不适、肌肉关节酸痛,似为“感冒”却不是呼吸道病毒所引起 。大多隐袭起?。?诊断时已难回忆确切的发病日期 。肝脾轻微肿大 。ALT升高幅度不大 。相当数量的无黄疸病例病情迁延 。有的病人一时不易确定其为急性或慢性 。其实多数临床诊断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可能是过去未被诊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一次轻微活动 。
(2)黄疸型乙型肝炎:黄疸型乙肝临床表现很典型,却远不如无症状乙肝病毒感染和无黄疸乙型肝炎常见 。急性起病,发病时间较易确定 。有较明显的前驱症状,HBsAg阳转、ALT升高,随之出现黄疸 。明显的厌食、恶心、呕吐,黄疸停止发展的同时,症状明显好转 。随后生化改变逐渐正常,病毒抗原血清转换 。黄疸型肝炎较易恢复 。一般而言,黄疸不及甲型肝炎明显,胆红素早于ALT复常 。
(3)暴发性乙型肝炎:这种类型不足急性乙肝的1% 。病情可迅猛发展,在10日内出现肝性脑病而黄疸尚不明显,或在典型的急性发病后 , 黄疸迅速加深,反复呕吐,逐渐出现其他肝衰竭症状 。
 ?。?)淤胆型肝炎:可发生于任何一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或慢性期 。急性乙肝中的发生率为2%~3% , 老年性肝炎可达10%以上 。
4急性乙肝的预后急性乙肝病期一般在4个月内,少数至6个月临床完全恢复,个别超过6个月,90%以上的急性乙肝都能够最终获得痊愈,不留后患 。有5%~10%的急性乙肝患者转为慢性乙肝 , 转为慢性乙肝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基因、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免疫功能低下等 。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极易慢性化,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最具危险性(80%~90%);6岁前发展为慢性感染状态者约为30%;成人感染慢性化概率很低 , 小于5%;成人易感者多为一过性无症状隐性感染,个别人发病时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