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中有哪些常见谣言?

女性怀孕是一件大事,在怀孕以及坐月子期间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今天小编来跟大家说说孕育中有哪些常见谣言?
孕育路上,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然而,诸如“孕妇吃螃蟹会流产,宝宝要喝开口茶解胎毒”之类的各种伪知识,却让爸爸妈妈们越看越焦虑 , 脑阔疼!
下面整理了孕育中的常见谣言,并且有妇产科、儿科和营养科专家对内容做权威审核,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真正靠谱的孕育知识!

孕育中有哪些常见谣言?

文章插图
Part1 孕期能不能吃
1、孕妇可以吃西瓜和螃蟹,只要不是大吃特吃 , 而是适量,并且食材新鲜就行 。要是吃个西瓜、螃蟹就能流产,“无痛人流”小广告就不会满地都是了 。
2、孕妇可以吃荔枝、榴莲和桂圆 , 所谓的“上火”,其实是吃多了导致消化不良 , 所以锅不在荔枝、榴莲和桂圆,而是你管不住嘴吃了太多 。点击怀孕后您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3、孕妇适量吃山楂能帮助缓解孕吐,增加食欲 。但不建议多吃,尤其是还未成熟的 。山楂制品含有很多糖分,多吃不利于血糖稳定 。正所谓“酸酸甜甜很开胃,浅尝辄止才可贵” 。
4、孕妇吃羊肉宝宝会得羊癫疯?照这个逻辑,吃猪肉就会长猪耳朵 , 吃鸡就会得禽流感……让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背这么大的锅,良心不会痛吗?
5、无辣不欢的孕妈适量吃点辣有助于增加食欲,平时滴辣不沾的孕妈不建议突然去吃辣,毕竟辣吃多了,屁股就要受罪了 。
6、孕妇吃雪糕不会导致流产或腹泻 。腹泻多半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 。只不过,雪糕含糖量比较高,吃多了容易肥胖,因此孕妇也不要吃太多,偶尔解解馋即可 。
7、孕期可以喝咖啡 。不过最好还是忍一忍,实在忍不住了,也要严格控制每天咖啡因的总摄入量,不能超过200mg , 大约就是一小杯美式咖啡的量 。
Part2 孕期能不能做
1、孕期最好不要养宠物,尤其是不能接触宠物的粪便 。当然,如果家里之前一直有养宠物 , 并且有定期体检和注射疫苗,会相对安全 。
2、整个孕期理论上都是可以同房的,但具体到个人 , 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安全起见,通常建议孕期的头三个月和最后一个月不要同房,其他时间同房也要注意方式和频率 。
3、怀孕了可以用电脑、看手机、看电视,也可以用电吹风,这些都是非电离辐射 , 对孕妇没什么影响 。不过要适当减少使用频率,不要像沙发土豆那样,长时间蜷在沙发上看电视!
4、正常的健康孕妇都可以坐飞机 。但不要太劳累 , 记得系好安全带,定时适当活动下肢以防静脉血栓形成 。怀孕32周以上的准妈妈就不要坐飞机了,反正航空公司也不会让你坐 。
5、孕妇晾衣服不会导致流产,用剪刀也不会导致宝宝缺胳膊少腿 。不过怀孕期间还是不建议重体力劳动,准爸爸多帮忙晾衣服 , 做家务是可以有的!
6、怀孕了可以抱别的宝宝,只要那个宝宝不是在认生阶段,或者太重就行 。前者你会背锅 , 被说吓着宝宝了,后者你容易闪着腰 , 就别勉强了 。
【孕育中有哪些常见谣言?】 7、怀孕了可以参加婚礼,前提是新郎新娘不迷信 。当然了,别忘了要注意安全,有的地方闹婚比较厉害 。
8、关于生男生女的各种传说,比如通过清宫图、胎心率、胎囊数据、肚子形状和孕期皮肤变美变丑情况等等看胎宝宝性别 , 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大家娱乐下就散了,可不要当真啦!
9、爱美是每个女性的天性 。孕妇可以用护肤品,并不是怀孕了就要素面朝天 。皮肤的吸收功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 一般情况下,经过皮肤吸收的成分并不会很多 。不过对于彩妆 , 尤其是含铅较高的化妆品,最好还是敬而远之 。
10、孕妇可以适度泡温泉 。注意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温度不宜超过37.5℃,以身体没有不适为宜 。
11、孕妇生病了要硬扛着不能吃药?当然不是,有些药品在孕期使用也是安全的 。敲黑板:重点是,你不要自己去药店胡乱买药吃,也不要听信各种宣称没有副作用的偏方 。
12、孕早期使用黄体酮要符合临床指征,很多时候并不是孕酮水平低导致了怀孕过程充满挫折 , 而是胚胎质量较差导致了孕酮水平低,不建议盲目补 。
Part3 坐月子那些事
1、坐月子可以沾水 , 也可以洗澡、洗头、吹头发!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妇一定要重视个人卫生 , 否则更容易感染病菌,惹得浑身难受 。
2、怀孕期间体内激素、唾液分泌和钙质调配等的变化,可能会让牙齿出现一定的松动、蛀牙甚至牙周炎 。但事实上,生孩子不会导致掉牙,不刷牙才会 。
3、坐月子可以吹空调 。大热天不开空调谁都受不了,产妇也一样 。穿长衣长裤、盖厚棉被、憋死不开窗地强行捂着,反而更容易出现高热等产褥中暑症状 。
4、坐月子最怕的不是凉,而是营养不充足 。产后肠道蠕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等都急需蔬菜水果来“救场” 。凉不凉是你自己的身体说了算,不必急着划清界限 。
5、说坐月子不能看书看电视玩手机的人,大概是想让你当与世隔绝的“山顶洞人”吧 。只要合理用眼,不会对产妇的身体有什么害处 。
6、生孩子解决痛经这事,灵验但是挑人 。对于宫颈狭窄、子宫位置异常等问题引起的痛经,确实可能有帮助;但如果痛经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那就无效 。而且,如果生产时造成了宫颈或宫腔黏连,本来不会痛经的人也可能痛到怀疑人生 。
7、怀孕期间激素作用于乳腺,会让孕妈妈胸部变大 。但断奶后激素水平下降,乳腺没了“后援”,胸部会恢复到原本的大小 。掉肉不掉胸?还是别抱太大希望 。
8、下奶汤并不能很好地催奶,特别是像鸡汤、骨头汤、猪脚汤这类油腻浓汤,里面除了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其他的营养成分都很少,喝多了反而容易堵奶、长肉 。让宝宝多吮吸才是硬道理 。
Part4 宝宝护理那些事
1、宝宝的身体并没有你想象的辣么脏 , 通常只需要用清水洗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天天用沐浴露 。强调一下,千万别给宝宝的私处用沐浴露 。
2、宝宝出生3-5天后,可能会出现乳腺肿大甚至少量泌乳的现象,这很正常,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给宝宝挤乳头,那样反而可能会导致宝宝乳腺被挤伤 。
3、捏鼻梁不会让宝宝的鼻子变挺,可别再抢整容医生的饭碗了 。而且宝宝鼻梁骨比较软,要是下手没个轻重的话 , 很容易捏伤 。
4、宝宝2岁以前有点O型腿,2到8岁有点X型腿是正常的 。给宝宝绑腿非但不能让他的腿变直,反而会影响腿部自由活动,还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腿部缺血 。
5、宝宝头发的颜色、粗细、浓密受遗传和营养状况等影响 , 而不是剃胎发就能改变 。而且,剃胎发还可能会损伤宝宝的头皮和毛囊组织,得不偿失 。头发长了剪短即可,不需要剃光 。
6、宝宝还没长牙以前,就要开始清洁口腔 。小不点及早接受这个生活习惯,等到长牙以后,再让他刷牙就不会辣么抗拒 。
7、乳牙迟早会换,不用刷,蛀坏了也没关系?大错特错!乳牙坏了不仅会影响宝宝吃饭,还会阻碍恒牙正常生长,破坏宝宝颜值!
8、宝宝长痱子,不要用十滴水、花露水、痱子粉 。十滴水和花露水可能会刺激宝宝皮肤,而痱子粉则容易堵塞毛孔,加重痱子的症状 。正确护理方法是降温、干燥和清洁,使用炉甘石洗剂 。
9、尿布确实比一般纸尿裤透气点,但也更容易湿,需要更频繁地更换 。无论是纸尿裤还是尿布,只要不及时更换,都很容易引发红屁屁 。
10、有一种冷叫爸爸妈妈觉得冷 。其实宝宝就是“小暖炉”,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 , 又比较好动,如果穿多了,稍微活动下就会热得难受 , 出汗吹风后更容易着凉 。
11、判断宝宝冷暖,是摸颈背而不是手心!因为手是神经末梢,血液循环比较差,通常会比较凉,所以通过手心来判断冷暖不靠谱 。
12、宝宝穿开裆裤 , 会使得臀部和私部暴露,很容易感染病菌,男宝宝也可能会玩弄自己的生殖器 。天气冷的时候,冷风还会嗖嗖地灌进宝宝的裤子,想想都觉得冷啊!
13、逗宝宝喝酒,还美其名曰“从小锻炼酒量”,这样的行为实在太坏!宝宝的肝脏发育还不成熟,肝解毒能力比较差,喝酒不但可能损伤肝,还可能会影响脑部发育 。
14、宝宝出生时长的“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齿,几周之后就会消退,不会影响宝宝吃奶 。千万不要强迫症发作想要挑掉,戳伤牙龈引发感染可就坑娃了 。
15、喝葡萄糖水不能帮助宝宝退黄疸,反而会让宝宝少吃奶,少排便 , 进而影响胆红素排出,阻碍黄疸退场 。
16、宝宝便了、尿了,最好用温水清洁,别总是用湿纸巾 。湿纸巾中可能含有消毒剂、香精等成分,经常使用会刺激宝宝皮肤,容易引起红屁股 。
17、千万别手痒给宝宝掏耳朵 。耵聍是耳朵的守卫军,可以保护耳膜 , 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一般情况下不用掏 。经常掏耳朵,可能会损伤耳道,引起外耳道感染 , 甚至影响听力 。
18、宝宝发烧有三个深坑:①滥用抗生素;②使用酒精擦身;③盖厚棉被捂汗 。
19、吃了益生菌,宝宝便秘也不一定会好 。益生菌主治感染性腹泻和湿疹,对于便秘只能是“不对症下药 , 爱莫能助”的份 。
20、不要盲目给宝宝测微量元素 。应先跟医生沟通宝宝的整体喂养情况,如果确实喂养不合理,也有一些临床表现,再来考虑抽血检查 。
21、宝宝烫伤后,千万别在伤口涂酱油、牙膏、红药水、紫药水 。乱涂东西会增加清创难度和皮肤损伤风险 。应立即用流动自来水冲至少15分钟 , 然后再做其他处理 。
22、宝宝夜里磨牙,不是肚里有虫在爬 。有可能是正在长牙,或者是宝宝近日心情不佳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不需要特别干预,等TA长大慢慢就不会了 。
23、学步车的行走模式跟正常走路有很大差别,不能帮助宝宝真正学会走路 。离开了学步车,宝宝可能“寸步难行” 。关键是 , “速度七十迈”的学步车,对于宝宝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
24、定型枕并不能预防和纠正宝宝的偏头,而且太早给宝宝使用定型枕 , 反而会增加宝宝窒息和猝死的风险 。爱美的妈妈牢记,头型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Part5 宝宝喂养那些事
1、枕秃不代表一定缺钙,多是因为宝宝换胎发,加上枕部摩擦导致的正常生理现象 。对于以奶为主的健康婴儿 , 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钙,母乳喂养注意每天获得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那些宝宝多汗、夜醒、长牙晚等都归为缺钙的谣言不可信 。
2、有一种饿叫做妈妈觉得饿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天吸取的乳汁量和TA的胃容量可以达到平衡 。妈妈偶尔奶水不足也是正常现象,宝宝自己hold得住 。只要宝宝体重增加正常,千万别想着给TA吃一顿奶粉“加餐”,真的会吃撑!
3、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宝宝,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咀嚼能力发育,还会传播引起胃肠炎、呼吸道疾病等的病菌 。最重要的是,真的有点恶心!
4、宝宝出生后第一口应该是母乳 , 而不是所谓清热解毒的开口茶 。宝宝稚嫩的脾胃承受不住苦寒药物的刺激 。没毒偏要解毒,无异于是在“下毒” 。没有医学指征,也不应是糖水或配方奶 。
5、想把奶液调匀 , 可不能“大力出奇迹” 。大力摇晃奶瓶之后会产生很多气泡 。要是小宝宝吞咽过多的气体到胃里,容易引起溢奶 。
6、宝宝喜欢含着奶瓶入睡,但你不能由着TA 。让宝宝的乳牙长时间泡在奶里,再好的牙口都要被龋齿败光了 。
7、宝宝六个月以后才建议开始添加辅食,百日开荤不会让宝宝吃嘛嘛香,只会摧残TA稚嫩的肠胃 。六个月以后的宝宝 , 应注意富含铁的辅食添加,如高铁米粉、肉泥、鱼泥、豆腐等 。
8、米粉和米汤,一字之差,云泥之别 。能量密度低和极度贫铁的米汤,远远比不上高铁米粉糊的营养 。肉泥不但含有优质蛋白,铁的吸收率更高 。
9、大枣中的铁吸收率很低 , 骨头中的钙质并不那么容易溶于水 。吭哧吭哧食补之前,搞清楚到底能不能补先 。
10、拿装奶的奶瓶来装糊状辅食,同样的容积翻倍的营养 。但对于正常的宝宝,这可不一定是好事,可能让宝宝过度进食,牙口也练不起来 。米粉糊要用勺子喂宝宝 。
11、宝宝一岁前不能吃蜂蜜,因为有可能会肉毒杆菌中毒 。
12、不要在婴儿的辅食里加糖、盐等各种调味品;不要拿菜水、果汁顶替白开水 , 倍儿爽的滋味会刺激味觉 , 可能让宝宝不再喜欢喝白开水 。
13、一岁以内的宝宝还不能很好地消化鲜牛奶 , 喝纯奶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而且会加重宝宝内脏负担,甚至导致肠道出血 。还是别冒险,想着用鲜牛奶代替配方奶 。
14、对于无法实现母乳喂养或母乳量严重不足的妈妈来说,配方奶是无奈的选择 。但配方奶喂养不能等同于母乳喂养,8月以后母乳没有营养的说法属于谣传,不可信,不然世界卫生组织不会建议有条件可母乳喂养宝宝2岁以后了 。
15、豆浆中的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不等同于人体的雌激素,并不会让宝宝性早熟 。真有这样的效果 , 那很多人都去喝豆浆丰胸了 。但对于6个月以后的婴儿,不能母乳喂养的情况下,不推荐选用大豆配方奶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