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胎教误区?

准妈妈们都想要宝宝出生以后更有才华,在孕期的时候会进行胎教,那么有些胎教误区哦 , 你有没有这样做过呢?
为了让宝宝出生后更聪明 , 许多年轻的孕妈都会对宝宝进行胎教 。理论上来说,适当的胎教的确可以发掘宝宝的素质潜能 , 让胎宝宝的先天遗传素质获得最优秀的发展 。
不过,需要提醒准妈妈的是,如果胎教过度也可能给腹中的胎儿造成困扰,这些胎教常见误区,准妈妈们中枪的吗?
误区一:胎教音乐越大声越好
许多孕妈妈进行胎教时,直接把耳机、小音响等贴在肚皮上,怕胎宝宝听不见音乐,还刻意把音量调大 。胎宝宝4个月大时就有了听力,到6个月时,听力就发育得接近成人了 。此时胎宝宝的耳蜗虽说发育趋于成熟,但还是很稚嫩,尤其是内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纤维极为娇嫩 , 如果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很容易遭到不可逆性损伤 。
提醒:进行音乐胎教时传声器最好离肚皮2厘米左右,不要直接放在肚皮上;音频应该保持在2000赫兹以下 , 噪声不要超过85分贝 。另外,最好多听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对孕妈妈、对胎宝宝都有好处 。

有哪些胎教误区?

文章插图
误区二:用手电筒照肚皮
胎宝宝的视觉功能在胚胎8个月的时候才基本形成 , 而出生时也仅仅是有光感而已 , 基本上什么都看不到 。直到出生后4个月时,视网膜上负责精确视力的关键组织——黄斑,才会发育成熟 。只有当宝宝眼睛的结构发育成熟了 , 外界再给予所需的“视觉经验”,经过后天训练才能获得正常的视觉功能 。
提醒:所以 , 胎儿或是新生儿是不需要强行进行光照刺激的,这样反而会影响胎儿的睡眠质量和发育情况 。
误区三:胎动时拍打肚皮
不少准妈妈听说,当胎儿踢肚子时,可以轻轻拍打被踢部位,然后再等第二次踢肚,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 。这种随时随地的胎教,可以加强宝宝和自己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胎儿的智力发育 。胎动并不是宝宝闲来无事在和你做游戏 , TA可能只是伸个懒腰,或换个睡姿 。其实,胎儿90~95%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的状态 , 如果准妈妈时常不顾场合和时间便拍打肚皮,很容易引起胎儿的烦躁不安,反而会影响胎儿休息 。
【有哪些胎教误区?】 提醒:最后 , 想要说的是,事实上胎教并非直接作用于胎宝宝,而是通过对孕妈妈情绪与精神状态的改变,影响体内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分泌,从而间接地影响到胎宝宝的发育 。所以 , 最好的胎教就是孕妈妈要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