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和头晕的区别你知道吗?

眩晕和头晕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病症,因为一字之差且症状相似,所以很多人对其认知都是混为一谈的,然而其实这二者虽然都是疾病的表现,但是各有不同 。
一、眩晕、头晕的感觉体验不同
1、眩晕
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 。受损靶器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 。
2、头晕
主要是以在行立起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 。受损靶器官分别(或同时)是本体觉、视觉、耳石觉(主管静态和直线运动中的平衡功能)等相关(主要是神经)系统 。
二、眩晕、头晕的发病机制不同
人体在静态和动态运动中的空间平衡主要是通过前庭觉(壶腹嵴和耳石)、本体觉和视觉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大脑皮质严密调控下完成的,从而确保在各种静态和动态连续运动中的体位平稳、准确和视力清晰 。其中又以神经元交换较少和信息传递环路较快的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
1、眩晕
眩晕的发病主要是由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皮质的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遭受人为(转体和半规管功能检查)或病变损伤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兴奋性增高(刺激病变)、降低(毁坏病变)或/和双侧功能的严重对称失调,前庭系统向大脑皮质不断发出机体在转动或翻滚等的“虚假”信息,诱使大脑皮质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调控失调所致 。
2、头晕
【眩晕和头晕的区别你知道吗?】头晕的发病主要是由本体觉、视觉或耳石觉的单一或组合病变,导致外周感觉神经的单一或多系统的各自信息传入失真 , 且不能协调一致和大脑调节失控所引起的一种直线运动或视物中的摇晃不稳感 。
头晕仅在运动或视物之中出现或加剧,一旦活动或视物停止、静坐、静卧或闭眼后症状可自动减轻或消失 。
当本体觉和/或耳石觉发生功能障碍,只要视觉功能正常,睁眼时可不出现症状 , 但一旦闭眼或进入暗处即可出现头晕和平衡障碍,提示视觉代偿功能在机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三、眩晕、头晕的功能检查方法不同
1、眩晕
主要是分别通过前庭-眼球反射、半规管的温度和转体(含大型人体离心机)等多种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的,并可协助病灶的定位、定侧诊断 。
除特殊科研或临床需要者外,现时国内半规管的转体或温度常规检查大都只限于水平半规管而不包括上和后的其他 2 个半规管,也就是说,用单一的水平半规管功能检结果来概括该侧 3 个半规管的功能好坏,导致了半规管功能检查正常率偏高的假象 。
这种以“一括三”的做法极易导致临床上的误诊和漏诊,情况是十分严重的 。为此,应对 3 个半规管分别进行常规的细致检查,准确地查出是哪一个还是哪几个半规管的功能受损及其程度 。
2、头晕
主要是分别通过本体觉、视觉、耳石觉的临床检查,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视觉生理仪、耳石平衡仪、四柱秋千仪和升降仪等多种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的,并可协助病灶的定位和定侧 。
视觉生理和耳石功能较为复杂,检查内容较多,且临床开展较晚,不像本体觉检查那样已为人们所熟悉和应用 。但由耳石病和视觉障碍所引起的头晕患者临床并不少见,误诊和漏诊病例亦绝非个案,值得重视和注意 。
为此,应对耳石2个囊的 3 个部分(椭圆囊、球囊体和球囊角)分别进行常规的细致检查 , 准确地查出是哪一个还是哪几个囊的功能受损及其程度,以及视觉障碍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
四、眩晕、头晕的治疗原则不同
除针对病因、血管活性药和改善神经营养代谢剂以及康复等治疗外,三者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 。
1、眩晕
以镇眩晕和促进前庭代偿功能的早日康复(尽量不用或少用镇静剂,以免影响前庭代偿功能的恢复)为主 。
2、头晕
加强致病病因的治疗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为重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