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怎么治疗

很多女性朋友会出现月经量少的症状,月经量少是月经疾病的一种,月经量少的意思就是每一次的月经量比正常的月经量要少很多 , 出现月经量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 我们只有知道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月经量少,我们才有办法可以有效预防月经量少以及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
月经量少的病因是有很多种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己出现月经量少,并且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 。
月经量少怎么治疗:
中药
冬槐草4-5克,泡水代茶饮 。
家庭治疗措施
女性的好朋友——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反映女子健康与否的一个标志 。但中医学认为经血是人体之阴血,经血的不断损耗,会使女性机体相对容易处于血分不足的状态,加以紧张的工作、快速的生活节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女性的月经推迟 。
而女性月经结束后的第1天到第7天,身体大量分泌雌性激素、全身生理细胞活跃、新陈代谢加快,处于一个内在巅峰状态,亦称女人的“黄金七天”,此时进行任何调理都会事半功倍!
在女性月经期间,很多人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因此,在经期到来前三天,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运动形式 , 以较为轻柔、舒缓、放松 , 拉伸的运动为主,如冥想型瑜伽、稳迈舒运动按摩、初级的形体操,或只是在家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 。经期第五天,身体开始恢复 , 此时可以开始进行慢走、慢跑等有氧运动 。不过,还是要避免一些球类及负重较大的运动 。
通过这些轻运动帮助身体血液顺利流通,缓解压力 。运动期间,一定要避免对腹腔施压、避免将腿位抬得过高 。如果感到疲劳或发现出血量突增或暴减的情况,需立即停止运动 。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保持私处的清洁,使用可有效抑杀妇科病致病病菌的洗液,不仅在清洁私处的同时有效抑杀病菌,还可增加私处自身抵抗力 。女属阴,女性的生理结构比较复杂,身体各器官比较脆弱,稍不注意便可引起妇科器官的生理和结构紊乱,进而引发妇科病 。妇科常见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寒肢冷、痛经、月经量少、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治疗配合中药按摩、足浴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通过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常用的是稳迈舒运动按摩轮,由按摩轮带动的下肢整体协调运动,涉及大腿、小腿、膝关节、踝关节、脚底及脚趾等多个部位肌肉、骨骼,并重点针对足底和足侧产生按摩效果,可有效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 缓解月经失调 。达到防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
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量少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 。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 , 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 。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 。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 。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 。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 , 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 。疏肝法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
分型治疗
1.血虚治法:养血和营调经 。
方药:
党参12克 黄芪12克 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 大白芍12克当归9克 川芎6克 熟地12克 仙灵脾9克 山茱萸9克
鸡血藤12克加减:脾虚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经期者,宜加红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隐冷者,加文叶9克、乌药9克 。
2.肾虚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
方药:
菟丝子12克 杜仲10克 枸杞子12克 山茱萸9克 当归9克 熟地10克 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仙灵脾10克
补骨脂9克加减:经期加莪术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乌药9克 。
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
方药:
桃仁9克 红花6克 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9克 生地9克 香附9克失笑散9克(包煎)乌药9克 泽兰叶12克
京三棱9克加减: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炒山桅10克;腹胀者加枳壳9克、木香9克;经少不畅腹痛者加桂枝6克、莪术12克、王不留行籽9克;气滞血瘀者加木香9克、小茴香6克 。
4.痰湿治法臊湿豁痰通络 。
方药;
白茯苓12克 法半夏10克 陈皮6克 炙甘草3克苍术9克 香附9克 胆南星10克 枳壳9克 六神曲9克
丹参12克加减:经期者,加没药9克、路路通10克、益母草15克,去甘草;苔白腻,院问者,去甘草,加木香9克、砂仁3克(后下);肾虚者,加锁阳10克、熟附片9克,或紫石英15克 。
5.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 。月经较易延后,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 , 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 。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治宜温经散寒 , 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 。
用生姜15克,艾叶10克 。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
6.肝郁型
月经周期较不规则,月经来潮前易多愁善感 , 烦躁易怒或情绪不稳定,乳房易胀痛 。舌边暗,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常见于经前紧张症候群 。治疗宜疏肝解郁 。
取鲨鱼1片洗净 。香附拍破,与姜丝铺在鱼肉上,抹盐,入蒸锅隔水蒸约40分钟(体内燥热者不宜食用) 。
其它疗法
1.耳穴埋藏 取肾、子宫、内分泌区,以油菜籽、磁石 , 耳针埋穴,每日自按3次,每次3分钟 。
2.体针 肾虚:三阴交、肾俞、血海穴,均补法;
血虚:足三里、脾俞、肝俞穴,均补法;痰阻:合谷、外关、丰隆穴,均泻法;血瘀:血海、中极、地机穴 , 均泻法 。
食疗
月经量少的女性可通过以下几中食物疗法来进行调理:
1、三棱30克、获术15克、红枣30克冰煎 , 分2天服,每天服2次,每次50ml 。用于血瘀者 。
2、益母草60克、红枣30克、鸡蛋10只,共煮,喝汤,吃红枣与鸡蛋(服量以舒服为度) 。用于精血不足挟瘀者 。
3、黄芪30克、黄精15克、山茱萸12克、巴戟天12克、当归9克,上药研末 , 炼蜜为丸 , 每日2~3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精血亏虚者 。
4.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将鸡蛋洗净,同益母草加水共炖,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吃蛋饮汤 。
5.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盐,饮汤食肉 。
治疗原则
1、中医辨证治疗原则1 辨证立足 肾虚血亏
对于月经后期,月经量少,传统理论认为辨证当分虚实,因为月经是通过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来调节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导致月经失调 , 而肾精气充盈是月经产生并维持期量规律恒定的动力和物质基础 , 故肾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临床的医学上我们可以见到 。由于先天不足,禀赋素弱或多产房劳 , 多次刮宫损伤冲任,耗伤肾精,或素体血虚,久病气血亏虚,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血海不按时满盈而致月经后期或月经过少是其常见病因 。
2、治疗调肾益精治其本
以调经基本方加减组方 。诸药合用共奏理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 。使肾精足气盛 , 气血冲盈 , 冲任得养 , 经血自能满盈 , 应时而下 。组方紧紧围绕着肾虚和血亏 , 调肾以益精为主,养血不忘益气 。同时用药注意温通和血活血,凉血之丹皮,赤芍,丹参等及阴柔滋腻,寒凉之品告之勿用,以免滞血碍血而影响气血流通 。
【月经量少怎么治疗】治疗方法
1.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
2.卫生,预防感染 。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 。月经期绝对不能房事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避免过劳 。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 。
3.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
4、融会贯通,排卵还当祛痰除湿,活血通络
治疗除了理肾益精 , 养血益气为基础方外,余认为还应根据患者体质因素加减用药,融会贯通,辨证使用通络之品以促排卵,若形体肥胖多痰,或多毛,当合化痰药加减以祛痰除湿通络;痰湿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当适当加清热除湿通络之品;若素性抑郁易怒,则加疏肝通络之品;对于活血通络之品可用于月经中期或贯穿始终 。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月经量少,我们知道导致月经量少是有很多种原因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行,上文介绍了治疗月经量少的几种方法,相信对女性朋友是有帮助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