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补血养颜必知10大穴位

中医理论认为:“血为女人之本”“守得一份血,就留住一份青春” 。女人怎样补血、舒缓经络气血呢?中医认为,女人补血是一生必做的事情 。人体有十大补血养生穴位 。常按摩这些养生穴位,可补血调血 。
一、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 , 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 , 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 , 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
二、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 。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 , 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 。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 , 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 , 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 , 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 , 培补元气,滋养脑髓 。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 。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 , 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 。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 。”之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 , 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 。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 , 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 , 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 , 固化脾土 。理气和胃,治疗胃痛 。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 。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 , 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 。(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 。(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
九、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
十、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 , 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
【女人补血养颜必知10大穴位】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 。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 , 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