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味养生

古代养生家根据昼夜阴阳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46638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的《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通人称之为仁六功踯,清代医学家尤乘谓之《十二时无病法》 。考虑到原文为古代养生家所写,而今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故本书在引用时,未直接翻译引用,而是结合当今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情况,将该文介绍如下 。
丑、寅时(1~5时):此时为人体精气生发的时候 。如果此时失眠,可披着被子,坐在床上,呵一两口气,把体内浊气吐出 。然后把两只手搓热,摩擦鼻子两旁,并用搓热的手慰热双目35遍 。接着把两只耳朵分别向前、向后揉卷35遍 。然后用两只手抱住后脑,双手的手心恰好掩住双耳,用食指去弹中指,用来击打后脑勺24次 。完毕后,再左右耸跳身子,舒展双臂,像开工一样,做49遍 。最后,漱嘴里的唾液满口,用意念送下丹田,作三口咽下,可清除五脏之火,达到减息的目的 。
卯时(5~7时):此时已经可以看到晨光了 。起床时,要根据气候的寒暖选择适当的衣服 。起床后,可坐在明亮的窗户下,喝一杯白开水,不要喝茶 。再梳头发百余下,可疏风散火,明目去脑热 。洗漱完毕后,应该喝一点淡粥,吃饱后稍休息,再徐徐行走五六十步,边走边用手摩挲肚子 。如果此时要出门或不出门但感觉疲倦,可以饮一点点酒,可用来养真气 。
辰、巳时(7~11时):这两个时辰,可以用来读书看报,或处理家务,或到公园里散步,赏花赏鸟 。并要开开心心地享受这段时光,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动气 。回到屋里后,要闭目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 。这样做是因为从亥子两个时辰开始,真气就到了,到了巳午时真气就逐渐减少,因此此时应定神调息,以用来调养真气 。
午时(11~13时):这时要根据自己的饭量去吃饭,不要勉强 。午餐吃的要好,尽量丰盛、齐全些 。这里说的吃得好,并非一定是山珍海味,而是要吃加工熟的食物,不吃生冷和坚硬的食物 。午餐不可吃得过饱,饭后应站起来走上百余步,然后抚摸腹部,再转手抚摸肾堂,让它热起来,使得肾和脾运动起来 。然后再喝点茶水,不要喝得过量 。
未时(13~15时):此时最好午休片刻,醒来后,可看书、写作、抚琴或邀朋友叙叙,或出去散散步,放松自己,不要太过劳苦 。
申时(15~17时):此时可吃点小点心,或果品 。此时也是上班族的下午茶时间,更是看书、绘画的良机 。
酉时(17~19时):此时应该是吃晚饭的时间了,但不能吃得太迟或太饱,可以少喝点酒,不要喝醉 。
戌时(19~21时):此时可用热水泡脚,可以降火、活血、除湿 。并且用凉茶水漱口,可以去除食物的残渣和毒火 。睡前可以看一会书,但不能看得太久,否则会损伤眼睛 。此时不能多想问题,因为此时思虑过多会造成心火上炎,引起肾水不足,容易导致心肾不交,易患性功能障碍 。所以在这个时候,应尽量使心绪安宁,静心养气,早早入睡 。此外,睡之前可以按摩左右脚心的两个涌泉穴数百次,可保养人的精气 。亥、子时(21~1时):此时应该安然入睡,以保养人的元气 。睡时,身体要侧面睡着,一只脚屈着放在另一只脚上 。要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什么都不要想,只有先睡心了,人才能安静入眠 。这样心无杂念,安心入睡,才是调神养气的法宝 。【中医五味养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