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

文章插图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花甲之年指的是60岁 。70岁是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古代二十岁谓之弱冠,《论语》里说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也可为耳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 。八十岁及其以上年岁,古人谓之耄耋,百岁谓之期颐 。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花甲之年指的是760岁 。
释义: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 。指六十岁 。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
例句:再过两个月王教授就入花甲之年了,几个学生正在商量怎样为他祝寿 。王教授却抓紧工作,争取在六十寿辰前把稿完成,作为永久的纪念 。
同类词语
耳顺之年
读音:ěr shùn zhī nián
意思:指人到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辨别真假是非 。后为六十岁的代称 。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花甲之年指的是60岁 。
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

文章插图
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60 。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 。指六十岁 。花甲之年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

文章插图
古人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的原因大致有两个:
第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没有日历的时候,就以天干地支来计算历法 。以10天干和12地支来组合,进行历法和时间的计算 。天干和地支两两组合之后,轮完一次,正好是六十年 。
其中,天干中排在最先的是“甲”,地支中排第一的是“子”,以“甲子”为第一个单位,所以也称为一个甲子 。又因为干和支之间是相互错杂的,所以也称为花甲 。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所以后来花甲也成了六十岁的代称 。
第二种说法主要是和人的身体机能有关 。通常,在人的指甲根部会出现一道道白色的痕迹,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衰老,等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身体的代谢机能在逐渐下降,这道指甲上的白痕也逐渐消失 。所以,六十岁也被称为“花甲之年” 。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花甲之年指的是六十,六十年为一花甲 。
成语注释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 。
成语出处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
白话文:“(趟牧)特别大中、咸通年间江敩(效果)李贺是短歌,对酒说:‘……手相当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同弄珠 。’”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 。含褒义 。
花甲之年指的是70还是60岁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耳顺之年:
意思是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
成语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白话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 。指60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