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有什么习俗,腊月二十八有什么年俗

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腊月二十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八的俗称 , 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 。根据民间风俗传统 , 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 , 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 , 总之 , 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 。

腊月二十八有什么习俗,腊月二十八有什么年俗

文章插图
【腊月二十八有什么习俗,腊月二十八有什么年俗】 腊月二十八的各地习俗
腊月二十八这天 , 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 , 蒸馍炸圪塔 。”只有北京人慢半拍 , 在这天才“把面发” , 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月二十八把面发 , 准备主食了 , 发面 , 在过去没有速效发教粉 , 普通面它不容易搁 ,  发面不爱坏 ,  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 , 也有二十七把面发出来了 , 二十八这天开始蒸枣花就是蒸带枣的 , 这些带馅的 。按着老理儿说 , 从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 , 所以老北京人习惯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 。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 , 而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 , 均属不吉利 , 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 , 这叫隔年吃 。如今 , 外面卖的馒头花样繁多且价格不贵 , 所以平日自己发面蒸馍的人越来越少 。但是 , 每到年关 , 很多人还是会按照老辈传下来的习惯 , 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发面 , 准备第二天蒸馒头 。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 , 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 , 《典术》曰:“桃者 , 五木之精也 , 故压伏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 , 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 , 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 , 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 , 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 , 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后来 , 随着造纸术的问世 , 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
腊月里 , 应着各种民风民俗 , 全国各地的人们差不多都在忙碌地准备中 , 而忙完了年的各项准备工作 , 人们就开始享受年的欢乐了 。在春节七天长假里 , 举国上下沉浸在欢乐、祥和、吉庆的浓郁气氛中 , 人们尽情地休闲娱乐、迎春接福、探亲访友 , 其乐融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