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邯郸学步的故事


“邯郸学步”是我们从小学教材上就能够找得到的一个成语,意思是模仿人家不到家,反而,会把自己原来的东西给忘记了,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庄子》 。
其实,“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觉得赵国人的走路姿势特别好看,不仅如此,赵国人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怎么看怎么有气质,于是,就特地到赵国去学赵国人 。到了赵国之后,这个燕国少年就开始在街上模仿赵国人学习了 。

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邯郸学步的故事

文章插图
他看到老人走路觉得很稳重,马上就开始模仿了 。迎面又走来一个妇女,他又觉得那个妇女的走姿比较好看,于是,又想学妇女走路 。这样学过去学过来,燕国少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走路了 。最后,自己的盘缠也用光了,最要命的是,燕国少年的连自己原来的走路姿势也忘了,只好灰溜溜地爬着回去了 。
不过,关于“邯郸学步”的“步”字历来都有不同的解释:
根据二零零六年历史学者杨善群关于燕赵的歌舞艺术的研究,他认为邯郸学步中的“步”不是指人们的走路姿势,而是指燕赵两地特有的舞步——“踮屣” 。这种舞需要跳舞的人穿着没有鞋跟的小鞋子,并踮起脚尖跳舞 。看到这里,大家觉得这是不是很像西方传入的芭蕾舞 。唐代的历史研究学者颜师古关于“踮屣”的解释也是说它是穿着没有跟的鞋跳舞 。
【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邯郸学步的故事】但是,“邯郸学步”这个故事当中的少年为什么会爬着回去就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了,不就是学跳个舞吗?根据杨善群先生的解释,是因为学步的少年在跳舞时把自己的脚给伤到了,所以,只能够爬着回去了 。这样一解释就可以说得通了,就算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因为跳舞而把自己的脚给弄伤的,那么,学步的少年爬着回去也就无可厚非 。
但是,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分歧,在哈尔滨有一位叫做张港的学者认为邯郸学步是学的礼仪 。要知道根据《庄子》中所讲,少年是看到赵国人人人的走姿好看才去学的,就算赵国人的歌舞在那个时候是很有名气的,但是,又不至于每个人甚至于老人小孩都会跳舞吧 。所以,杨善群先生的解释就说不通了 。
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邯郸学步的故事

文章插图
而张港认为邯郸学步学的是礼仪,礼仪在全国的普及性就像生活习俗一样 。但是,我们都不知道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那么,这些不同的解释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这里,我们先说到邯郸学步的出处——《庄子》 。
我们都知道《庄子》里面有很多关于世界宇宙万物的奇幻描写恢弘大气,它里面每一个故事所蕴含的意义都是值得现在的我们仔细探讨的 。简而言之,《庄子》里面的故事大多都是想告诉后人一个道理,这也算得上是寓言故事的范畴 。而“邯郸学步”就是这众多寓言故事当中的一个,也就是说,邯郸学步就算是根据真人编写,但也不一定是真事 。
但是,为什么庄子会写燕国人去邯郸学,而不是去其它地方学呢?
其实,战国时期的赵国确实有很多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 。赵国在战国后期都打败了虎狼之国的秦国两次,赵国邯郸更是人才荟萃,成为了当时很多人向往的学习圣地 。
那么,赵国邯郸究竟有哪些可以学习的地方呢?
首先,我们要讲到的就是军事,在东方六国当中就只有赵国是进行了军事改革的 。在赵国改革之前,东方六国的主要军备全是战车,穿的都是宽袍大袖,并且,讲究礼义,一直摆方阵进行正面的攻击 。而赵国赵武灵王却率先在本国实现了胡服骑射,使用了战马,穿上了胡服,采用更灵活的作战方式,此举也使得赵国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
之后,赵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请参看赵灭中山之战 。),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 。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雁门(今山西忻州市代县)、代(今河北蔚县)三郡,并从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修筑“赵长城” 。所以,赵国的军事是非常先进的,值得六国学习 。
还有就是赵国邯郸的政治 。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就出自于赵国,就发生在邯郸 。而“将相和”的故事体现了赵国的政治是非常和谐的,没有其它国家政权争斗的那样黑暗 。战国时期的政治都是权力政治和宗派政治,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的政治系统十分冗重 。但是,“将相和”的故事却打破了这样的格局,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所以,别的国家也都跑来学习 。
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邯郸学步的故事

文章插图
再说到赵国的文化 。邯郸学步管他学的是走路姿势还是礼仪,反正都属于一种文化 。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谁能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谁就能吸引天下人才去,自然文化发展得就好 。在春秋时期的时候,鲁国就是文化中心,再后来就是三家分晋的赵国了 。
在《史记》当中,还有记载表明邯郸是个异常繁华的城市 。并且,邯郸城当中无论是歌舞、走犬斗鸡等各种娱乐活动都是非常发达的 。所以说,不管邯郸学步的少年学的是什么,都可以证明邯郸确实有东西可学 。那么,赵国为什么又会被灭呢?
只能说学海无涯,赵国在赵武灵王之后就越来越衰弱了,虽然,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任用廉颇、蔺相如等能臣,然而秦国变法革新,逐渐超过赵国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找赵国的君主不在励精图治,寻求变化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