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血管瘤的类型


婴儿血管瘤的类型

文章插图
文章目录
一、婴儿血管瘤的类型
二、婴儿血管瘤形成的原因
三、婴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婴儿血管瘤的类型1、婴儿血管瘤的类型
1.1、红斑痣 。此类血管瘤的症状类似于红,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 。这种血管瘤受压时不褪色,不高出皮肤表面,就像皮肤上长了红色的胎记 。
1.2、毛细血管瘤 。这种肿瘤是由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而形成的,外观很像是暗红色的草莓,会高出皮肤,摸上去手感软 。这种血管瘤多发于枕部、头面部、四肢和背部,形状有大有小,大的甚至遍布于躯干和四肢 。
1.3、海绵状血管瘤 。在孩子出生之时或者随后出现,发展比较缓慢,但是危害比较严重 。此类血管瘤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因外观改变明显,比较容易发现 。
1.4、蔓状血管瘤 。此类型的血管瘤会像树枝一样蔓延至全身,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还可以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 。婴儿血管瘤患者皮肤表面可见位置会有固定的红斑性皮损,轻压后会短暂褪色,动脉性婴儿血管瘤可有明确的动脉搏动 。
2、婴儿血管瘤临床表现
2.1、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 。
2.2、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 。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 。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
2.3、海绵状血管瘤:损害一般较大,自行发生,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或位于皮下,呈圆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 。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 。
3、婴儿血管瘤的诊断标准
3.1、皮肤表面可见位置固定的红斑性皮损,轻压后带有短暂褪色 。
3.2、隆起于皮肤组织的肿块,按压可缩小,灌注征阳性肿瘤诊断性穿刺可获得全血或血性淋巴组织液 。
3.3、动脉性婴儿血管瘤可有明确的动脉搏动 。
3.4、B超及彩超检查可见特征性影像 。
3.5、病损区X光造型检查可见扩张、畸形血管影 。
3.6、CT及MRI检查阳性 。
婴儿血管瘤形成的原因1、体内激素的影响
体内激素的过高则容易引发血管瘤,如先天性的雌激素水平增高或者是后天因为某种疾病因素,导致大量的使用一些激素类的药物,进而导致内分泌失调,致使体内激素过高,而引发该病 。
2、饮食不当
【婴儿血管瘤的类型】母亲的饮食和生活环境也影响着婴儿血管瘤的形成,如饮食一些人工养殖的海鲜以及肉类食品等等,因为人工饲料中可能会含有很多激素,又或者长期服用避孕药等,都有可能使宝宝产生血管瘤 。
3、遗传的原因
婴儿血管瘤有一定的遗传性,它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血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面部畸形 。
婴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1、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然后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 。
2、激光治疗利用专业激光治疗设备对血管瘤组织进行凝固,并达到治疗血管瘤目的 。
3、硬化剂注射治疗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禁忌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