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吃面条的由来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寓意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由来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寓意

文章插图
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早晨起来大家都要吃面条 。民间在正月初七吃面,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由来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寓意

文章插图
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 。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由来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寓意

文章插图
正月初七吃面条也要喝面汤
相传古时有一个善做面食的面馆,不但味道好,而且拉面强劲有力,颇有嚼头,食后耐饥持久,回味无穷,但是吃面后必须喝汤 。有一壮士,自恃脾胃好,只吃面,偏不喝汤,店小二尾随其后,好言相劝则不从 。
没想到,此人回家后不久,腹痛难忍、上下不通、辗转反侧、气息奄奄、后悔莫及 。这时店小二提着面汤破门而入,撬开牙齿,顷刻,只听肠鸣辘辘、胃气通达,转危为安 。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由来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寓意】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由来 正月初七吃面条的寓意

文章插图
用面汤来抢救重危急症自然是笑谈,但“原汤化原食”一说却不无道理 。在民间,吃面喝汤已成习惯,认为可以帮助消化、助益脾胃、减少积食、提高食欲,这从营养学的观点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
煮淀粉类食物时,其表面的淀粉会散落到汤中,当加热到100℃时,淀粉颗粒会分解成糊精,能帮助消化食物 。而且面汤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过程中不会被破坏,也可帮助消化食物 。所以,吃面喝原汤可以帮助减少积食,“原汤化原食”是应当提倡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