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捣衣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捣衣指什么


古代的捣衣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捣衣指什么

文章插图
1、古代服饰民俗 。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 , 铺在平滑的砧板上 , 用木棒敲平 , 以求柔软熨贴 , 好裁制衣服 , 称为“捣衣” 。多于秋夜进行 。
2、在古典诗词中 , 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 , 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待惆怅情绪 。词调中有《捣练子》等阕 , 即其本意 。又 , 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 , 使其洁净 , 也称“捣衣”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櫩高砧响发 , 楹长杵声哀 。微芳起两袖 , 轻汗染双题(额头) 。
【古代的捣衣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捣衣指什么】3、纨素既已成 , 君子行未归 。裁用笥中刀 , 缝为万里衣 。”唐李白《捣衣篇》:“晓吹筼管随落花 , 夜捣戎衣向明月 。”又《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虔 , 良人罢远征?”宋李煜《捣练子令》词:“又是重阳近也 , 几处处砧杵声催 。”宋贺铸《捣练子》词:“砧面莹 , 杵声齐 , 捣就征衣泪墨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