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 有关诚信的历史故事


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 有关诚信的历史故事

文章插图
1、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是对信守诺言的人的最高评价 。
2、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的家里 。一天中午,庄园主从外面回来,带回一把锋利的小斧子,随手放在门边,就去做活去了 。正巧,庄园主的儿子看到了这把斧子 。他看着闪闪发光的斧子,十分喜爱,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他很想试一试 。于是,他带着斧子跑到了樱桃园里 。他选中了一颗细小的樱桃树,学着大人的砍树的样子,举起斧子用力砍下去 。只听得“咔嚓”一声,小树被拦腰砍断了 。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闯下了祸,就赶紧跑回家,把斧子放到了原处,躲到他的小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书,装作专心的样子读起来 。几个小时后,庄园主回来了 。当他经过樱桃园时,发现他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被砍断了,顿时大发雷霆 。回到家里,他把果农叫来训斥了一顿,并要他把砍树的人追查出来 。
一直躲在屋里的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认,万一错怪了别人,那多不好啊!但转念又一想,如果去承认了,爸爸要责备我,也许还会打我的 。该怎么办呢?他坐地床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到了爸爸面前,低着头,红着脸说:“爸爸,别再追查了,树是我砍的 。”父亲问明了情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把他搂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为你的诚实而高兴 。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 。”小男孩点点头,把父亲的这些话牢牢记在心上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华盛顿 。
3、商鞅变法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时,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
4、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
5、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 。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 。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 。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 。”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
6、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 。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7、晏殊诚实守信
【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 有关诚信的历史故事】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 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