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是哪里人,刘秀是湖北人还是河南人

汉建武元年、更始三年(25年)六月,更始政权的行大司马、萧王刘秀正式脱离更始帝刘玄,自立建国,在河北鄗城(今河北邢台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称帝,建国号“汉”,史称东汉,改年号“建武” 。因为发刘秀在宣抚河北时曾经征发幽州十郡突骑和占据河北各州郡的铜马、尤来农民军激战,打败并收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士兵,其中的精壮之卒都被刘秀编入自己麾下,刘秀的实力大大扩张,因此关中更始政权的官民已经开始直接称呼拥有河北诸郡的刘秀为“铜马帝” 。
刘秀重建汉家政权后,用十二年的时间,逐一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于建武十二年(36年)全部恢复了被王莽篡夺的汉室江山,中兴汉室 。刘秀本人也被后世子孙追尊为光武皇帝,上庙号世祖 。而两汉诸帝中,只有开国皇帝:高皇帝刘邦,和中兴皇帝:光武皇帝刘秀,因为开国和中兴之功,没有加普遍的谥号“孝”字,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功绩之高 。
而光武皇帝的籍贯,按照现代的界定法,前前后后有数种之多,究竟以哪种为准,目前有关各地为了“旅游”、“显名”、“溯源”等目的,纷纷扰扰,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到底采用哪种说法,至今也没有定论 。下面就把各种说法一一罗列,加以展示,请大家加以评判吧 。
一、祖籍:这个不用多说,直接以刘氏皇族的起家之地解释即可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刘煓家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时年三十七岁的刘煓给这个儿子取了个随便的名字“季”,也就是刘老三 。
谁也没有想到,四十八年后,年近半百的刘季居然参与秦末起义,势力越来越大,最终取代了不可一世的秦朝,成为天下之主,这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他的老父亲刘煓也被尊称为“刘太公”、“太上皇” 。后世刘氏子孙,基本上都是起源于刘太公、刘邦这一脉 。而刘秀是高皇帝刘邦的九世孙,按照后世宗族溯源规则,刘秀自然可以被称为丰县后裔(刘邦是丰县人,但是起家在沛县,所以丰沛一体) 。不光刘秀,之后的所有刘氏宗族(外族赐姓除外),都可以正大光明地在自己家的大门上高悬“丰沛帝裔”的匾额 。
二、宗族分支地:汉文帝前十二年(前168年)某一天,身为皇太子的刘启想要召宠妾程姬侍寝,但程姬恰好有月事不能侍寝,但程她又不想把刘启推到别的姬妾宫中,所以程姬把自己的侍女唐儿梳妆打扮后送到刘启房中代替自己 。刘启酒后和唐儿同房,第二天才发现不是程姬 。当然这不算什么事,刘启顺势把唐儿收入后宫,以后称为唐姬 。
汉文帝前十三年、前167年,唐姬为刘启诞育一子,取名刘发 。这是刘启的庶六子 。
汉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孝文皇帝刘恒驾崩,皇太子刘启继位,即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 。孝景皇帝登基后便分封诸成年皇子为诸侯王 。第六子刘发因为母亲出身低微、自己不受重视,所以没有被封到富庶丰腴的大国,而是在景帝前二年(前155年)被册立为长沙王,到地势低矮卑湿、国土狭窄偏僻的南方长沙郡(今湖南省长沙市)为诸侯王 。封王时仅仅十三岁的刘发就这样独自踏上了前往封国长沙的行程 。
元光六年(前129年),三十八岁的刘发在长沙薨逝,他的子孙都留在长沙国境内,各自建立侯国 。其中刘发第十三子刘买在元朔五年(前124年)被册立为舂陵侯,建舂陵侯国于零陵郡泠道县舂陵乡(在今湖南省宁远县柏家坪镇) 。刘买,就是日后中兴汉室的更光武皇帝刘秀的高祖父 。按照谱系传承来说,长沙王刘发是帝系之外、光武皇帝刘秀的最近祖先,所以刘秀也和长沙国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可以说是长沙刘氏的直系后裔,湖南长沙从这一点上来说是光武皇帝刘秀的宗族分支祖籍 。
三、侯国支系:刘买在元朔五年(前124年)建舂陵侯国于零陵郡泠道县舂陵乡(今湖南省宁远县柏家坪镇),之后这一系刘氏宗族就居住于此地 。
汉初元四年(前47年),刘买的孙子、第三代舂陵侯刘仁上书孝元皇帝,以舂陵国地势低湿寒冷、瘴疫多发为由,请求移封北方,选中原平整干燥的州县之地为新封国 。孝元皇帝帝批准了刘仁的请求,选取荆州南阳郡蔡阳县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市吴店镇)为新的舂陵侯国 。而刘仁率舂陵侯国大部分宗族子弟北迁后,依旧有小部分舂陵子弟留居零陵郡泠道县舂陵乡,守护第一代舂陵侯刘买、第二代舂陵侯刘雄渠的陵墓 。刘买是刘秀的高祖父,刘熊渠是刘秀的伯曾祖父,按照后世“五服之亲”的宗族血缘纽带规矩,可以把零陵郡泠道县舂陵乡(湖南省宁远县柏家坪镇)称为刘秀的故乡 。
四、出生地:汉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阳历是前5年1月15日),兖州陈留郡济阳县(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济阳宫后殿,汉室宗族、南阳舂陵国宗人、济阳令刘钦的第三子在这里出生了 。婴儿出生的当晚,殿内外都没有灯火,但是一片赤光把整个房间都照亮了 。身为县令的刘钦十分奇怪,于是请济阳功曹充兰出面,去请教占卜之人 。济阳卜人王长孙被充兰找到,并请求就此事占卜 。卜卦后,王长孙对充兰说:“此吉兆也,贵不可言!”
就在这年,济阳县衙官署房前原本种植盆景的地方突然长出了粟米,一共有三株,每株一茎九穗,比普通粟米要长一二尺,时人称如此优质的粟米为“嘉禾”,嘉禾为秀,于是刘钦便以此吉兆为第三子取名为“秀” 。
三十年后,这个名叫“刘秀”的汉家宗亲,在新莽末年的乱世中起兵,经过十余年的征战,最终中兴了社稷,重建汉室江山,他也被后世子孙追尊为汉世祖光武皇帝 。按照现代出生地即籍贯的户籍制度,光武皇帝刘秀可以被称作“河南省兰考县”人 。
五、汉时籍贯:汉初元四年(47),第三代舂陵侯刘仁上书孝元皇帝刘奭,以原封国:零陵郡地势寒冷、瘴毒多发,请求徙封北方气候温和、地势平整之地 。孝元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率舂陵国大部分宗族(另外一小部分留下给前两代舂陵侯:节侯刘买、戴侯刘雄渠守墓)北迁,到中原腹地:荆州南阳郡蔡阳县白水乡,再建舂陵侯国 。
在北迁的舂陵宗族中,刘仁的堂弟、钜鹿都尉刘回等宗族子弟也都携全家跟随北迁,自此在白水乡居住并繁衍生息,连同舂陵侯大宗一起,形成了枝繁叶茂的舂陵子弟宗族 。刘回就是日后中兴汉室的光武皇帝刘秀的祖父 。
六十年后,王莽篡汉,刘姓宗族失去了皇室身份,成为平民,这里面就包含舂陵侯国的刘氏子弟 。但即使没有了皇族身份,舂陵刘氏经过在蔡阳县的数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了地方豪族,势力庞大,影响深远 。刘回的孙子刘縯、刘秀在这种家族势力的支持下,于新莽地皇三年(22年)正式起兵,刘秀在宛城(即南阳)发动,自刘縯和二弟刘仲在舂陵国旧地蔡阳县也聚集七八千舂陵宗族子弟,打出了反击新莽旗号 。刘縯、刘秀所率领的子弟兵,就叫做舂陵军 。
三年后,羽翼丰满的刘秀在在河北鄗城(今河北邢台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称帝,和杀害了长兄刘縯的更始帝刘玄(也是舂陵宗族子弟)决裂,开始了一统天下的进程 。
又过了十二年,建武十而年(35年),刘秀消灭最后的割据势力、占据益州的公孙述,完全统一下,中兴汉室 。后世子孙追尊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 。因为出身南阳舂陵侯国子弟,所以彻称帝后刘秀以南阳为南都,称为“帝乡” 。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来自南阳的就有十一位 。东汉初南阳郡地域广阔,南阳郡 。当时的面积,除今天河南南阳市区域外,还辖有河南鲁山、叶县、舞阳、舞钢、嵩县、卢氏、栾川等地和湖北枣阳、襄州、樊城、老河口、随州等地 。所以自东汉至清代,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家乡都是被定为“河南南阳郡” 。
六、当代行政区域:建武五年(29年),光武皇帝刘秀发布诏令,以帝乡:荆州南阳郡蔡阳县舂陵乡(即舂陵侯国)为章陵县 。之后再设襄乡县,南都帝乡由蔡阳、章陵、襄乡三县分治,均属荆州南阳郡,其中帝乡白水乡境归属襄乡县 。北魏道武帝登国三年(388年),北魏改襄乡县为广昌县 。隋仁寿元年(601年),为避新太子杨广之讳,广昌县改名为枣阳县,现代枣阳地名始于此 。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原蔡阳县并入枣阳县 。贞观元年(627年),原舂陵县(即章陵县)也并入枣阳县,至此,东汉帝乡蔡阳、章陵(舂陵)、襄乡三县都合并为枣阳县 。贞观十年(636年),枣阳县划归山南东道随州管辖,从此离开河南行政区域 。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枣阳归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襄阳路管辖,枣阳区域归属于湖北襄阳,直至今日 。1988年1月,枣阳设立县级市,由湖北襄阳市代管 。
按照现代行政区域划分,光武皇帝刘秀的家乡,就是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县级市)吴店镇,这也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说法 。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人[1][163] 。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64]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 。
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5年),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北)[2][3][4][9] 。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随兄刘縯起兵于南阳,号称“舂陵军”,在昆阳之战中大败王莽军队 。更始帝继位后,命刘秀持节治理河北地区,授大司马,封为萧王 。更始三年(25年),刘秀公开与更始帝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5][6],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 。经过长达十二年的东汉统一战争,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的局面 。建武十九年,刘秀尊汉宣帝、汉元帝为祖父、父亲,另外为亲生父亲南顿君刘钦立皇考庙[158] 。
【刘秀是哪里人,刘秀是湖北人还是河南人】平定动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 。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加强尚书台权力,整饬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实施度田,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史称“光武中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