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系列:夏季防病是关键

处暑即将来临 , 也预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 加之连日阴雨已感到秋的凉爽 , 但专家提醒 , 随着气候的变换 , 一些诸如呼吸道和胃肠道病等病会乘机而入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 , 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 处暑吃什么呢?对于处暑节气 , 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止疾处暑即将来临 , 也预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 加之连日阴雨已感到秋的凉爽 , 但专家提醒 , 随着气候的变换 , 一些诸如呼吸道和胃肠道病等病会乘机而入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 , 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 处暑吃什么呢?对于处暑节气 , 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止疾病的发生 。

处暑系列:夏季防病是关键

文章插图
【处暑系列:夏季防病是关键】同时 , 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处于熟睡状态 , 午时静卧或小憩) 。认为子午之时 , 阴阳交接 , 极盛及衰 , 体内气血阴阳失衡 , 必欲静卧 , 以候气复 。现代研究发现 , 夜间24时至4时 , 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而中午12时至13时 , 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另有统计表明 , 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因此 , 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 , 又符合养生道理 。
处暑节气过后 , 天气渐凉 , 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上生的道理 , 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 , 皮下没有脂肪组织 , 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 , 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 , 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 , 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 , 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 , 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 , 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如果天长日久 , 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 , 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
因此 , 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外 , 还可以按摩肚脐 , 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 , 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 , 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100次 。如果寒气积聚日久 , 病症顽固 , 还可以取粗盐(腌咸菜用的)0.5~1公斤 , 将盐炒热后装入毛巾缝制的口袋中 , 放在肚脐上热熨 。
处暑时节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 。一般来讲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60% , 过高过低都会感觉不舒适 。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气含量小 , 其相对湿度下降 , 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 , 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 , 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 , 大便干结等 , 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展为疾病(即“秋燥症”) 。
饮食养生保健的方法对秋燥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 特别提出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 , 但是也需根据各人体质具体情况而定 。选用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及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和汤、粥等 , 这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 , 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 。饮食上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 , 更不宜吃烧烤食品 , 以加重秋燥的症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