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普洱茶会感受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茶会 , 第一次在黄老邪的马连道茶庄 。那一次感觉更像是被筛选客户 , 虽然觉得有点挂羊头卖狗肉 , 可是我还是很捧场地刷了卡 , 买了性价比让我有点后悔的东西 。当然 , 那次的最大收获 , 是让我看清了普洱熟茶的一些本质 , 坚定地放弃了所谓小众精品的幻想 , 回到大品牌大益的岸上了 。
(这么说可能有失偏颇 , 但是我是nobody , 所以也没有商业利益得罪人等等的顾虑 。)
【参加普洱茶会感受】蓝彬的介绍很全面 , 是一个很好的普及 。在他平实的态度里 , 能感觉到他其实很明白普洱茶 , 赋予了普洱茶很平民的气质 , 回到了市场的正道 。
与我以往的认识不同 , 蓝彬老师有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第一点 , 关于存茶地点 , 市面上一般认为北京不宜存放普洱 , 尤其是普洱生茶 , 所以我已经两年没有买过任何7542什么的了 。蓝彬说北京和昆明气候的干度非常接近 , 某些时候昆明甚至干过北京 , 而且北京四季分明 , 且特别干 , 特别湿的时候(想想今年夏天)都有 , 所以是很适合存茶的 。转化慢其实有转化慢的好处 。
我彻底接受了这个观点 , 所以也要开始存茶了 。
第二点 , 业界都有标杆茶的说法 , 那就是大益的熟茶7572和生茶7542 。作为生活茶 , 我们这些老百姓可以买这种茶 , 这里没有陷阱 。
第三点 , 味为上 。这个观点可能起源于大益 , 也可能是大益为其产品特性作的包装外衣 , 防止小众精品的攻击 。对于我们这些一般喝茶的人来讲 , 这就是很实用的一个方法 , 把茶底、茶汤、茶香等等先作为浮云放在一边 , 好喝是硬道理 。
第四点 , 我这次学会了醒茶 , 而且已经回家实践了 , 真的不错 。这个其实是让普通茶升级的一个决定性的方式 。
这次茶气没有提到 。我在试喝这些熟茶的时候 , 只是在金针白莲的时候感觉到了;另外 , 关于枣香蜜香等等 , 没明白;这些留待以后再学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