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爪金龙

三爪金龙《全国中草药汇编》:三爪金龙图片

三爪金龙

文章插图
三爪金龙

文章插图
拼音Sān Zhǎo Jīn Lónɡ
别名爬山虎
来源为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三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 himalayana (Royle)Planch. , 以根于茎入药 。秋季采集 , 晒干备用或鲜用 。
原形态落叶木质攀援藤本 , 多分枝;枝粗壮 , 土褐色 , 有多数短小而分枝的卷须;卷须顶端扩大成圆形吸盘 , 借以攀附于墙壁或树干上 , 与叶成对生状 。叶柄长5~12厘米;叶为掌状3小叶 , 中间小叶卵形或宽披针状卵形 , 长6~12厘米 , 宽2~7厘米 , 先端渐尖或近尾状 , 基部楔形 , 边缘有粗锯齿 , 齿端尖锐 , 两面无毛或下面沿叶脉疏生柔毛;侧生小叶为斜卵形 , 较中间小叶略小 , 秋季叶变为红色 , 夏、秋开黄绿色花 , 聚伞花序常生于短枝顶端或与叶对生;花两性 , 5数 , 有时4数;花梗较叶柄短;萼浅碟状;花瓣短圆 。浆果球形 , 成熟时黑褐色 , 具白霜 。种子1~2粒 。
生境分部攀附于墙壁或树干上 。分布于湖北、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 。
性味辛、甘 , 平 。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活络 , 散瘀 。用于风湿骨痛;外用治骨折 , 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 , 捣烂加酒炒热敷 , 或煎水洗患处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三爪金龙拼音Sān Zhǎo Jīn Lónɡ
别名小红藤、绿葡萄藤、喜马拉雅爬山虎、三爪风、大血藤 。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三叶爬山虎的全株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thenocissus himalayana(Royle)Planch.[Ampelopsis himalayana Royl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根及茎 , 洗净后切片或切段 , 鲜用或晒干 。夏、秋季采叶 , 鲜用或晒干 。
原形态三叶爬山虎 落叶木质藤本 。多分枝 , 枝粗壮 , 土褐色;卷须短而分枝 , 顶端有吸盘 。掌状3小叶互生;总叶柄长5-12cm , 无毛或有毛;叶片纸质 , 中间小叶卵形或宽披针状卵形 , 长6-12cm , 宽2-7cm , 先端渐尖或近尾状 , 基部楔形 , 侧生小叶不对称 , 斜卵形 , 较中间小叶略小 , 边缘有明显而带尖头的锯齿 , 上面无毛 , 下面或沿叶脉有疏柔毛;小叶柄长5-6mm 。花两性 , 聚伞花序常生于短枝的顶端或与叶对生;花梗较叶柄短;花淡绿色 , 5数 , 有时4数;花萼浅碟状 , 全缘;花瓣长圆形;雄蕊与花瓣对生;花盘不明显;花柱短圆柱形 , 花瓣脱落后先端常扩大成盘状 。浆果球形 , 熟时变黑褐色 , 具白粉 , 种子1-2颗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攀附于墙壁或树干上 。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甘肃、西藏等地 。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通络 。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10-15g;或浸酒 。外用:适量 , 煎水洗;或捣烂敷 。
摘录《中华本草》
【三爪金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