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十三四岁被称为,对女子年龄的称谓有哪些

女子十三四岁被称为

女子十三四岁被称为,对女子年龄的称谓有哪些

文章插图
女子十三四岁被称为豆蔻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在扬州时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女,诗中的“十三馀”即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
对女子年龄的称谓有哪些古代时女孩子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女孩十二岁为金钗之年 。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 。十六岁称碧玉年华,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
扩展资料:
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古代女子十三四岁被称为什么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 。
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 。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 。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 。豆蔻,也可写作“豆蔻” 。
古代对年纪的别称:
不满周岁——襁褓 。
2~3岁——孩提 。
女孩7岁——髫年 。
男孩8岁——龆年 。
幼年泛称——总角 。
10岁以下——黄口 。
13~15岁——舞勺之年 。
15~20岁——舞象之年 。
12岁(女)——金钗之年 。
15岁(女)——及笄之年 。豆蔻年华什么意思豆蔻年华的意思是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 。
豆蔻年华,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代指少女青春年华刚好 。少女被称为豆蔻年华,还有一种解释是说,豆蔻在花朵含苞待放的时期,非常的饱满俏丽,就像是十二三岁的少女 。古人常用各种物体表示年纪 。
比如十六岁的少女称为碧玉,十二岁的少女称为金钗,除了表示女性的年纪外,男性各年龄段的称呼也不相同,十五岁的青少年被称为束发,二十岁的青少年则为弱冠 。少女之所以叫做豆蔻年华,起源于诗人杜牧一句诗,在诗句中杜牧用豆蔻比喻十三岁的女性,赞美对方的举止优雅、姿态轻盈 。
古时年龄介绍 。垂髫:3、4岁至8、9的儿童,束发:指15岁,弱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半百):指50岁,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80-90岁,期颐:百岁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 。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 。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 。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女子十三四岁被称为,对女子年龄的称谓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