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菜是什么菜,撇咧是什么菜

撇菜是什么菜

撇菜是什么菜,撇咧是什么菜

文章插图
撇菜是苤蓝,学名苤蓝又称土苤、茄莲、球茎甘蓝等,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 。按球茎皮色分绿、绿白、紫色三个类型 。按生长期长短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类型 。其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硫元素、蛋白质、纤维素、多种微量元素等物质 。
撇咧是什么菜学名苤蓝(pie lan),又叫球茎甘蓝,可以拿来清蒸当作小菜,或切丝凉拌,它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一杯煮熟的苤蓝含有“每日建议摄取量”的1.5倍 。它还含有大量的钾,而维生素E的含量也超过“每日建议摄取量”的10% 。撇咧咸菜的做法大全撇啦就是荠菜,一起看看做法步骤 。

食材:新鲜荠菜疙瘩、高度白酒

调味:盐、花椒粒

1、准备十斤荠菜疙瘩,个头均等,不大不小的刚刚好,有的小伙伴说这东西不好买,其实很简单,网络上多的是,物美价廉 。

2、有伤口的疙瘩外皮削一下,然后清洗干净,晾干水分备用,因为芥菜本身含辣气,腌制前要晒蔫儿,这样可以放掉气味,不然腌制后味道会变涩,口感也不好,尽量选择晴朗天气,把它们晾晒两三天天,晒到八成干,等变焉以后再进行制作 。

3、这种粗盐粒,也是腌制专用盐,这样的盐腌出来的菜比较受放,不容易变质 。

4、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加入1斤盐(500克),小把花椒,水烧开熬制全部融化关火,等完全冷却 。

5、瓶子一定要无水无油,干燥干净,把芥菜疙瘩装入坛子里,然后倒入花椒盐水,瓶口来一勺高度白酒,起到杀菌的作用,防止腐烂,然后密封腌制一个月 。

6、这样腌制的芥菜疙瘩,可以放很久很久,不用担心会变质,可以吃一年没事,要等一个月以后再打开,吃的时候切成细丝,清水淘洗一遍,再添加调味品,下饭清口解腻,特别的好吃 。

技巧总结

1、新鲜的荠菜疙瘩要先把它晒蔫,这样可以减少大头菜里面的水分,使腌制的大头菜,除了脆爽还能增加一些嚼劲 。

2、玻璃罐子要保证无破损,且干净还要无水无油 。

3、在咸菜的腌制操作中一定不要接触任何油品,否则咸菜容易腐烂坏掉 。

4、腌制的时间一定要够了再吃,以芥菜疙瘩吃着没有咸味为准 。俗称撇啦的是什么菜学名是苤蓝 。
别称:
球茎甘蓝、 擘蓝、 玉蔓菁、撇列、不留客、人头疙瘩、大头菜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二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 。全株光滑无毛 。茎短,离地面2~4厘米处,开始膨大而成为一坚硬的、长椭圆形、球形或扁球形、具叶的肉质 球茎,直径5~10厘米,或过之;外皮通常淡绿色,亦有绿色或紫色者,内部的肉白色 。叶长20~40厘米,其中有1/2~1/3为叶柄;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光滑,被有白粉,边缘有明显的齿或缺刻,近基部通常有1~2裂片; 花茎上的叶似茎叶而较小,叶柄柔弱
花黄白色;排列成长的总状花序;萼片4,狭而直立;花瓣4,展开如十字形;雄蕊4强;雌蕊1,子房上位,柱头头状 。角果长圆柱形,喙常很短,且于基部膨大 。种子小,球形,径1~2毫米,有极小的窝点 。花期春季 。
物种分布:
原产地中海沿岸,由叶用甘蓝变异而来 。在德国栽培最为普遍 。16世纪传入中国,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俗称撇啦的是什么菜有一种菜叫撇拉通用叫甘蓝 。
1、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二年生草本,被粉霜 。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 。基生叶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乳白色或淡绿色;二年生茎有分枝,具茎生叶 。
2、基生叶顶端圆形,基部骤窄成极短有宽翅的叶柄,边缘有波状不显明锯齿;上部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抱茎;最上部叶长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厘米,抱茎 。
3、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直径2-2.5厘米;花梗长7-15毫米;萼片直立,线状长圆形;花瓣宽椭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微缺,基部骤变窄成爪,爪长5-7毫米 。
扩展资料
中国各地栽培,作蔬菜及饲料用 。叶的浓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是中国重要蔬菜之一 。除芥蓝原产中国外,甘蓝的各个变种都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 。早在4000-4500年前古罗马和古希腊人就有所栽培,中国东北地区俗称“大头菜”,云南俗称“莲花白” 。
二年生草本,被粉霜 。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 。基生叶多数,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乳白色或淡绿色;二年生茎有分枝,具茎生叶 。【撇菜是什么菜,撇咧是什么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