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

  • 白药子是什么
  • 白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 白药子附方
  • 白药子的副作用
  • 识别真假白药子
白药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 , 以块根入药 。清热解毒 , 凉血止血 , 散瘀消肿 。用于急性肝炎 , 细菌性痢疾 , 急性阑尾炎 , 胃痛 , 内出血 , 跌打损伤 , 毒蛇咬伤;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 , 淋巴结炎 , 神经性皮炎
白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本品碘甲基化合物有箭毒样作用, 静脉注射能抑制离体兔心, 使脾容积增加, 引起狗的血压下降.其降压作用的产生是心脏抑制、血管扩张的结果.
白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白药子小剂量时能促进蟾蜍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 大剂量则抑制;与抗原性物质一样, 它能激活淋巴结, 引起浆母细胞(Plasmablast)及浆细胞之增多并使此等细胞的核糖核酸重量及浓度增加.对某些过敏性休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白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其他作用 。
金线吊乌龟碱在试管内有中度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 但对小白鼠的实验性结核无确实疗效.在临床治疗结核病时, 因其毒性较大而被禁用.对小鼠的四氯化碳中毒的作用(延迟死亡)较甲硫氨酸或葡萄糖醛酸为优, 对酒精中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对破伤风、白喉、肉毒杆菌的外毒素及河豚毒素对小鼠或豚鼠的致死作用也有某些保护作用.对南美所产的毒蛇蛇毒有保护作用 。
此外, 白药子中的异汉防己碱毒性很低, 有消炎、镇痛、退热作用, 与保泰松、汉防己甲素相似.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但口服作用较差 。
(三)白药子的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 , 凉 。
①《药性论》:"味苦 。"
②《唐本草》:"味辛 , 温 , 无毒 。"
③《日华子本草》:"冷 。"
④《饮片新参》:"苦 , 温 , 微辛 。"
【归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肾三经 。"
②《本草经疏》:"入肺、胃 。"
白药子附方
白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治咽喉肿痛:白药一两(捣罗为末) , 龙脑一分 。同研令匀 , 炼蜜和丸 , 芡子大 , 常含一丸咽津 。(《圣惠方》龙脑丸)
治喉中热塞肿痛 , 散痰散血:白药、朴硝 。为末 , 以小管吹入喉 。(《仁斋直指方》白药散)
治风痰上壅 , 咽喉不利:白药三两 , 黑丑五钱 , 同炒香 , 去黑丑一半为末 , 防风末三两 , 和匀 , 每茶服一钱 。(《圣惠方》)
治衄血不止:红枣、白药(各烧存性)等分 。为末 , 糯米饮眼 。或煎汤洗鼻 , 频频缩药令入 。(《经验良方》)
治衄血汗血:白药二两半 , 生地黄汁三合 , 生藕汁一合 , 生姜汁少许 。上四味 , 捣白药为末 , 先煎三物汁令沸 , 每以半盏入熟水一合 , 白药末二钱匕 , 搅匀 , 食后温饮之 。(《圣济总录》白药散)
治心气痛 , 解热毒:白药根、野猪尾 。二味洗净 , 去粗皮 , 焙干 , 等分 , 捣筛 , 酒调服钱匕 。(《本草图经》)
治诸疮痈肿不散:生白药根 , 捣烂敷贴 , 干则易之 。无鲜生者 , 用末水调涂之亦可 。(《本草图经》)
治瘰疬疮:白药子不拘多少 , 为末 , 临卧冷米饮调下一钱 。(《卫生家宝方》白药散)
治一切天行:白药研如面 , 浆水一大盏 , (冷调二钱)空腹顿服之 , 便仰卧 。一食顷 , 候心头闷乱 , 或恶心 , 腹内如车鸣 , 疞刺痛 , 良久当有吐利数行 , 勿怪 。欲服药时 , 先同煮浆水粥 , 于井中悬著待冷 , 若吐利过度 , 即吃冷粥一碗止之 , 不吃即困人 。(《海上集验方》)
治疳眼赤烂 , 目生翳膜 , 内外障疾 , 并小儿吐痢:白药子一两 , 甘草半两 。上为末 , 用猪肝一叶 , 批开掺药五钱 , 水一大盏 , 煮熟 , 食后服 。(《宣明论方》白药子散)
安胎:白药子一两 , 白芷五钱 。上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紫苏汤调下 。或胎热心烦闷 , 入砂糖少许煎 。(《普济方》铁军散)
治妊娠伤寒护胎:白药子不拘多少为末 , 用鸡子清调摊于纸上 , 可碗来大 , 贴在脐下胎存生处 。干即以温水润之 。(《经验后方》)
治诸骨哽咽:白药锉细 , 煎米醋细细咽下 , 在上即吐出 , 在下即下出 。(《经验良方》)
治中暑腹痛:山乌龟鲜根一至二钱 。去粗皮 , 嚼烂 , 冬酒送服 。(《江西草药》)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山乌龟根二斤 , 甘草一斤 , 研末 , 每日三次 , 每次一钱 , 开水送服 。(《湖南药物志》)
治肺脓疡:山乌龟根磨酒服 , 每次服二至三匙 。(《湖南药物志》)
治肝硬化腹水:山乌龟根三钱(用老糠炒制) , 车前五钱 , 过路黄、白花蛇舌草、瓜子金、丹参根各一两 。水煎服 。(《江西草药》)
治风湿性关节炎:山乌龟根一两 , 蜈蚣兰、活血丹各五钱 。黄酒一斤 , 浸三天 。每天服二次 , 每次一调羹 , 饭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鹤膝风:山乌龟四两 , 大蒜一个 , 葱三根 , 韭菜蔸七个 。先将山乌龟研末 , 后加大蒜、葱、韭菜蔸捣烂 , 蜂蜜调敷患处 。敷患处可发泡流水 , 用纱布遮盖 , 让其自愈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无名肿毒 , 毒蛇咬伤:山乌龟鲜根捣烂外敷;或用米泔水磨汁外敷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白药子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3—5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
【注意】
《本草经疏》:"凡病虽有血热吐衄等证 , 若脾胃素弱 , 易于作泄者勿服 。"
《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忌用 。"
识别真假白药子
白药子又名白药、白药根 , 为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的块根 , 多生于阴湿山坡、路旁或溪边、林缘 。每年秋季采挖 , 洗净泥土 , 切片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凉 , 味苦辛 , 具有清热消痰、凉血解毒、止痛的功效 , 用于治疗咽痛喉痹、咳嗽、吐血、衄血、金创出血、热毒痈肿、瘰疬等症 , 为无毒而能解毒的辛寒之药 。市场上有以百合科植物卷叶黄精的干燥根茎冒充白药子 , 使用时注意鉴别 。
真品白药子:完整的干燥块根呈椭圆形或扁圆形 , 表面暗褐色 , 外表皱缩 。制成饮片多已切成片状 , 横切片径4—8厘米 , 厚1—2厘米 , 切片白色;质脆 , 易折断 , 断面较粗糙 , 粉质 , 有环形轮纹 , 有时见有偏心性车轮状木心;气微 , 闻之无味 , 口尝味淡而微苦 。
伪品卷叶黄精: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 , 直径1.5—4.5厘米 , 厚1.5—6厘米 , 多数比正品片小而厚 , 表面黄棕色 , 有浅棕色的小点 , 外皮具环形节痕及细皱纹;质硬 , 断面灰棕色 , 无车轮状木心;虽也气微 , 但口尝味甜而苦 。
从以上特征可辨别白药子的真伪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 白药子所含的异汉防己碱有消炎、镇痛、退热的作用 , 并能抑制结核杆菌 , 对酒精中毒亦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 而伪品不具这些功效 , 故不可代正品使用 。
【白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