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水葛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

  • 雾水葛是什么
  • 雾水葛的功效与作用
  • 雾水葛附方
性寒;味甘淡;功效解毒消肿,排脓,清温热 。治疮,疽,乳痈,风火牙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 。
雾水葛为荨麻科植物雾水甚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
以全草入药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排脓
多年生草本 。茎披散或多少匍匐状,有时长达90厘米,秃净或多少被疏毛 。
雾水葛的拔脓、排脓 功力十分强劲,在海南时,因当地气候炎热,农场工人疖肿或创口化脓十分常见,但一副含有雾水葛成分的外敷药敷上去,只要一夜过去,脓头就能拔掉,创口很快就好转 。
雾水葛的功效与作用
雾水葛是什么
【别名】
地消散、脓见消、喂脓膏、田薯、石薯、水麻秧、拔脓膏、山参、糯米草山三、生肉药 。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长30-90cm 。不分枝或下部有1-3对分枝,茎细弱常呈匍匐状,无毛或疏被租毛 。叶对生,或茎顶部的叶互生;叶柄长O.3-1.6cm;托叶卵状披针形,脱落;叶片膜质,卵形至宽卵形,长1.5-4cm,宽0.5-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钝,全缘,两面疏被贴伏的粗毛,通常下面较密,上面钟乳体点状,稠密,基出脉3条 。花小,组成腋生的团伞花序,雌雄花混生;雄花淡绿色或带紫色,花被片卵圆形,长约1mm,先端急尖或呈短芒状,疏被短柔毛,雄蕊4,突出;雌花花被壶状,长约1.5mm,上部2齿裂,被柔毛 。瘦果卵形,长约1mm,先端尖,黑色 。有光泽 。花期4-9月,果期5-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潮湿的山地、沟边和路旁或低山灌丛中或疏林中 。
【资源分布】
分布于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等地 。
【性状】
性状鉴别 干燥带根全草,根系细小,主茎短,分枝较多,疏被毛,红棕色 。叶膜质而脆,易碎,叶柄纤细 。气微,味淡 。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 。
雾水葛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甘淡,寒 。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 。"
②《闽南民间草药》:"苦酸,平 。"
③《广东中药》Ⅱ:"性凉,味淡 。"
雾水葛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排脓,清温热 。治疮,疽,乳痈,风火牙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清热解毒健脾止血 。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 。
【雾水葛的功效与作用】《生草药性备要》:"散痈疳(疽)大毒疮,消毒,治乳痈乳岩,用根捶片糖敷之,又能凉血 。""止牙痛,捶汁和水含之 。"
《岭南采药录》:"取茎叶搅汁,敷痈疽及火疮,消肿散毒排脓 。又能治白浊,湿热痢,取其根煎服 。"
《广东中药》Ⅱ:"解毒,去湿 。治风火牙痛,眼热,吐血 。"
《天宝本草》:"治跌打伤,痒疬,诸疮痈疽发背 。"
《峨嵋药植》:"根:捣烂,敷治刀枪伤 。"
《贵州民间方药檠》:"补虚,催乳 。"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增血液,健脾胃,固中养血 。炖肉内服治心脏衰弱 。"
《四川中药志》:"健脾补肾 。治乳炎及小儿疳积 。"
《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健脾消积,止血 。治疔疮,九子疡,小儿食积胀满,外伤出血 。"
《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消炎止泻 。治痢疾,痛经 。"
《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治吐血,湿热白带,对口疮,跌打肿痛 。"
雾水葛附方
尿路感染,肠炎,痢疾,疖肿,乳痈:雾水葛鲜品一至二两或干品五钱至一两 。水煎服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外伤骨折(复位,固定后),痈疮:雾水葛鲜叶捣敷患处,或用于粉调酒包敷患处 。(《文山中草药》)
治硬皮病:雾水葛叶,葫芦茶叶,和食盐捣烂外敷;并用雾水葛茎和葫芦茶煎水洗擦 。(《全展选编·皮肤科》)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口疮) 。在南方,人很容易“热气”,口腔出现溃疡,很疼 。这时去买点雾水葛根和白花蛇舌草煮鱼汤,既可喝到鲜美的鱼汤,又解决了口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