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来历是什么 春分怎么来的


春分的来历是什么 春分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1、春分,在古时候又被称为“日中”和“仲春之月” 。春分的时候昼夜长短平均,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所以得名“春分” 。春分的主要习俗有立蛋、祭祖、踏青、放风筝、吃春菜等 。
【春分的来历是什么 春分怎么来的】2、在每年阳历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度,此时正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 。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称春分 。春分这一天,太阳的位置在赤道的正上方,昼夜持续时间几乎相等,各为12小时 。春分过后,太阳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有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另外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所以,春分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指一天时问白天黑夜平分;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初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