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

  • 千屈菜的形态特征
  • 千屈菜的功效与作用
  • 千屈菜的用法用量
  • 千屈菜的食用禁忌
  • 千屈菜有毒吗
  • 千屈菜的附方
千屈菜又叫水枝柳、水柳、对叶莲 , 在我国的各地都有大量的栽培 , 最常见的就是千屈菜的花卉植物 。实际上千屈菜也是一种药食兼具的植物 , 它的嫩叶可以用于野菜的食用 , 并且全草入药 。药用功效主要表现在治肠炎、痢疾、便血等方面 。为了使大家可以更好地使用到千屈菜 ,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千屈菜的相关食用知识 。
千屈菜的功效与作用
千屈菜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 根茎横卧于地下 , 粗壮;茎直立 , 多分枝 , 高30-10 0厘米 , 全株青绿色 , 略被粗毛或密被绒毛 , 枝通常具4棱 。叶对生或三叶轮生 , 披针形或阔披针形 , 长4-6(-10)厘米 , 宽8-15毫米 , 顶端钝形或短尖 , 基部圆形或心形 , 有时略抱茎 , 全缘 , 无柄 。花组成小聚伞花序 , 簇生 , 因花梗及总梗极短 , 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状花序;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 , 长5-12毫米;萼筒长5-8毫米 , 有纵棱12条 , 稍被粗毛 , 裂片6 , 三角形;附属体针状 , 直立 , 长1.5-2毫米;花瓣6 , 红紫色或淡紫色 , 倒披针状长椭圆形 , 基部楔形 , 长7-8毫米 , 着生于萼筒上部 , 有短爪 , 稍皱缩;雄蕊12 , 6长6短 , 伸出萼筒之外;子房2室 , 花柱长短不一 。蒴果扁圆形 。
千屈菜的功效与作用
千屈菜的功效与作用
全草入药 , 治肠炎、痢疾、便血;外用于外伤出血 。
【性能】苦 , 寒 。归大肠经 。清热 , 凉血 , 收敛 , 止泻
【应用】治痢疾 , 崩漏 , 吐血 , 外伤出血 , 疮疡溃烂等 。
①治泄泻 , 痢疾 , 便血 , 血崩 。煎服:6~12克 。
②治外伤出血 , 研末外敷 。本品含千屈菜甙、没食子酸鞣质与胆、光千屈菜碱、光千屈菜定碱、光千屈菜胺等多种生物碱 。花尚含牡荆素等 。煎剂在体外能抑制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 , 对痢疾杆菌尤为敏感 。对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 。根煎剂用于慢性痢疾作为收敛或缓和剂 。
中国传统医药学认为 , 千屈菜全草性味苦 , 寒 。有清热 , 凉血等功用 。可治疗痢疾、溃疡、血崩等症 。有抗菌等功用 。动物试验证明 , 千屈菜有降血糖作用 。提取物还能降低血清TG的含量 , 提高FFA的水平 。
千屈菜的功效与作用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 生药(全株)煎剂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肠-伤寒杆菌属的生长;痢疾杆菌尤为敏感 。
2、对血压的影响:牡丹素(vitexin)0.05-10.0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大鼠可暂升压 , 大于10mg/kg静脉注射则产生持久降压 , 降压机制是由神经节阻断作用 。
3、抗炎:牡荆素20mg/kg腹腔注射对大鼠角叉菜胶性炎症有抗炎作用 。
4、解痉:牡荆素10-30?g/ml可抑制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肠管的收缩 。对豚鼠离体肠管 , 最初有增强作用 , 但稍后则显示解痉作用 , 能减弱乙酰胆碱和组织胺对肠管的兴奋作用 。
5、其它作用:止血作用由于含鞣质所致 。其根煎剂用于泻下或慢性痢疾作为收敛或缓和剂;此作用可能系其中所含之于屈菜甙、Fe2O3·XH2O与鞣质所引起 , 对肾、胃及循环系统无害 。其提取物Salicairine能阻止人因服用根皮甙而引起之糖尿 , 但它本身不产生低血糖 。

千屈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25~50克 。外用:研末敷 。

千屈菜的食用禁忌
用药适量 。

千屈菜有毒吗
无毒 。

千屈菜的附方
1)治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钱 , 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2)治溃疡:千屈菜叶、向日葵盘 , 晒干 , 研末 , 先用蜂蜜搽患处 , 再用药末敷患处 。(《湖南药物志》)
3)治泄泻 , 便血 , 血崩:煎服:6-12克 。②治外伤出血 , 研末外敷 。
4)治肠炎、痢疾:千屈菜15克 , 马齿苋15克 , 水煎服 。
5)治外伤出血:鲜草捣烂绞汁 , 外用 。或干草研末撤布上包扎之 。

任何食用、药用兼具的食物 , 在使用时都是格外需要注意的 , 这是因为在中药材中 , 如果出现用药过量 , 或者是食用不对症 , 那么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建议大家平时需要注意 , 如果对于药性了解不清楚 , 那么则需要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后再进行使用 。希望上文中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

【千屈菜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