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因“泥”不同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 。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 , 可分成:红泥、紫泥、团泥 , 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 , 矿层分布不同 , 「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 , 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 , 则色泽变化多端 , 妙不可言 。
下面列出一些常见的的泥料的分类 , 仅供壶友参考
1、清水泥
一般为紫褐色致密块状 , 有云母碎片 , 矿料上带淡绿色斑点、斑纹状 , 烧成后呈紫棕红色 , 高温呈紫黑、暗青色 , 一般指单一矿料仅加石黄等练成的紫泥 。

紫砂壶,因“泥”不同

文章插图
2、底槽清
因通常处于紫泥泥层底部 , 矿料一般呈紫褐色致密块状 , 有青绿色豆斑状(俗称“鸡眼”) , 烧成后呈紫红色 。
紫砂壶,因“泥”不同

文章插图
3、紫泥
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呈紫棕色 , 玩家惯呼“黑紫泥” , 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 。
4、大红袍
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 , 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 , 泡茶柔顺好喝 , 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 。大红袍红豔夺目 , 气质高雅 , 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 , 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 。
5、降坡泥
降坡泥系修建陶都路时 , 在青龙山与黄龙山交界处降坡工程中产出 , 故名降坡泥,练製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 , 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 , 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 。
6、朱泥
矿料呈黄色致密块状或团块状 , 质地均匀细腻 , 烧成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海棠红等 , 因收缩变形较大 , 所以成品率很低 , 适宜做小品 。熟泥极细腻 , 朱泥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 , 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 , 壶身游移紫光遽现 , 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 。
7、红泥
红泥有大红泥、小红泥之分 , 有老、嫩之分 , 呈浅黄色、青黄色致密块状 , 烧成后呈红色透黄 , 高温呈暗红色 。
8、缎泥
古称团泥 , 有人说黄龙山、青龙山之间有团山 , 产出泥料为团泥 , 也有人说团泥类矿烧成后多呈黄缎色 , 故称为缎泥 。
紫砂壶,因“泥”不同

文章插图
缎泥一般为共生矿 , 绿泥与紫泥共生矿 , 绿泥与红泥共生矿 , 烧成后有米黄色、棕黄色、赭灰色、褐紫色等 , 历史上的壶呈古铜、棕黄、冷金黄等色的均为缎泥 。
【紫砂壶,因“泥”不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