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惑日本投降真实原因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雷达赢得了战争,而原子弹结束了战争 。”这是西方科学界对于科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角色的一句简要概括 。那么,是不是美国着意使用原子弹这一杀手锏给困兽犹斗中的日本致命一击,且两颗原子弹的投放最终导致日本投降这种说法可以盖棺定论了呢?如果仔细探究历史的细节,我们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原子弹造成的伤亡不算“特别”大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迈克尔·哥顿以及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美籍日裔学者长谷川毅认为,美国使用原子弹后日本的迅速投降并不是战争的最后阶段美国科学界、军界以及政治决策者们所能准确预料的结果;从日本的角度讲,原子弹的打击也不是促使其做出迅速投降决策的主要因素 。

深度解惑日本投降真实原因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左边书名:哥顿《八月的五天:二战如何演变成了核战争》 。
右边书名:长谷川《与敌决逐:斯大林、杜鲁门与日本投降》
就原子弹单颗爆炸的瞬间破坏力而言,原子弹与常规炸弹相比,它们的效用是“量”而非“质”的区别 。
这里我们可以将1945年3月9日的东京大轰炸与8月6日和9日的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作一比较:1945年3月9日夜至10日凌晨,美军出动B-29轰炸机群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约8.8—9.7万人死亡,4.1—12.5万人受伤,以及一百多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东京大轰炸是人类历史上造成伤亡最多的单次非核军事行动 。
相比之下,广岛原子弹造成约7万人瞬时死亡,截止到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年底约14万人死于烧伤和辐射,到1950年年底约有20万人死亡;长崎原子弹的后果略小,总共造成约3.9—8万人死亡 。
深度解惑日本投降真实原因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可见,从实战角度讲,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袭击可被视作东京大轰炸式常规袭击的一种延续,原子弹袭击后短期的伤亡并没有大大超出常规袭击 。那么如果造成巨大伤亡的春季东京轰炸激起的是日军决策者们全民“玉碎”抗美的决心,恐怕伤亡人数相当和略少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袭击难以仅在8月9日到14日五天之内就让日本做出投降的决定 。寄望苏联调停,苏宣战日本走投无路
原子弹袭击若不是导致日本投降的直接因素,日本为什么会在长崎受到原子弹袭击后短短的五天之内就做出投降决定呢?美国苏联史和冷战史学者长谷川毅在研究苏联、美国、日本的相关档案后得出结论——
苏联的参战使日本走投无路,做出投降决定 。
早在德国投降之前的1945年初,日本战败投降已没有悬念,问题在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投降 。在二战期间,苏联一直与日本保持外交关系,且《苏日中立条约》尚处于有效期内,日本希望避免苏联参战,并通过苏联调停与盟国谈判尽可能以有利于己的条件结束战争 。
波茨坦公告发布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内阁举行会议讨论应该如何应对 。鉴于波茨坦公告中缺乏苏联签字所传达的错误信号,包括昭和天皇在内的日本高层都认为应该等待进一步与苏联接触磋商后再做决定 。
于是,7月28日日本报纸《读卖报知》发表了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作出的关于日本政府“忽视”波茨坦公告的声明,这一声明后被认为是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 。这就为美国继续计划已然进入倒计时的原子弹袭击提供了合理性 。
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后,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内阁会议,但阁员们并没有深入讨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问题,而是发电报给日本驻苏大使紧急要求后者尽快搞清苏联态度 。
8月7日苏联《真理报》没有任何关于广岛原子弹的报道,8月8日也只是刊登杜鲁门有关原子弹的声明而没有任何评论 。这表明斯大林必然对美国投下广岛原子弹感到愤怒,这明显是美国要把苏联抛开,独自享受战争胜利果实并遏制苏联作为盟国的话语权 。于是,斯大林在政治局紧急会议后,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在外贝加尔时间8月9日凌晨发动进攻 。
深度解惑日本投降真实原因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苏联进攻示意图
日本外务省很快得出结论,日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之后的几天,经过数次与美、苏就投降条件进行谈判,并在日军主战派政变未遂后,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的《终战诏书》录音通过广播向日本民众发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 。
【深度解惑日本投降真实原因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每年都要举行活动纪念原子弹轰炸,努力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战争的受害者 。这种态度无法换来原谅,日本应该给远东人民一个答复,是谁把灾难强加给远东各国,最后强加给日本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