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的功效和用法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
温肌散寒、疏风解表;
温经通络、活血散瘀;
温中活里、强脏壮腑;
温阴补虚、回阳固脱;
行气活血、消火化淤;
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
性能: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

用法:点燃后炙患处,一日2~3次 。
A、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 。
B、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
C、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 。
功能主冶:行气血,逐寒湿 。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麻痹,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等症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丧生,椎间盘膨出,胃脘寒痛,咳喘,面瘫,痛经等症 。
使用方法:揭掉不干胶底片下的底纸,点燃艾管,粘贴 在穴位上 。
禁忌:1.大醉大怒大惊大恐过劳过饱情形下禁灸.
2.皮肤过敏者不宜灸 。
注意事项:施灸时,认真操作,防止灼伤皮肤,孕妇施灸遵医嘱.

适用范围:
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
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后进行温灸 。温灸方式: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 时间:15分钟
用法用量:直射炙法 。一次适量,红晕为度,一日1-2次 。或遵医嘱 。
规格:每支约重26克
有效期:五年

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艾条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 。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 。
1、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
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 。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 。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 。
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祛肾寒 。
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以养生补阴 。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
(2)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软后备用 。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 。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 。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 。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
常用家庭温和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 。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 。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 。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
艾灸经验: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 。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
家庭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
哪些人不适合艾灸疗法?
当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证,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时禁灸,皮肤过敏者、孕妇、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艾灸,有热性病、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施灸 。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也就是晕灸时,应立即停止施灸,开窗通风 。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应及时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离,以免灼伤 。
【艾条的功效和用法】

    推荐阅读